携手共育,痛并快乐着 ——读《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有感
2025-01-13
佛山市顺德区碧桂花城学校 吴丹
在教育的长河中,家校沟通一直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梅洪建老师所著的《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这本书,为我作为一名三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深刻的启示。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家校沟通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书中提到,家校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而沟通的方式和技巧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回想起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案例,那是一次让我深有感触的家校互动。
记得在三年级上学期,班上有一个学生小A,他平时表现得非常内向,不爱与同学交流,成绩也总是中等偏下。我注意到这个问题后,决定与小A的家长进行沟通。在与家长的第一次交流中,我尽量用积极的语言描述小A在学校的表现,同时委婉地提出了他在社交和学习上的一些困难。我强调,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帮助小A克服这些困难,让他能够更加自信和快乐地成长。
然而,小A的家长似乎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孩子在家里表现得很好,问题出在学校。这次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我感到有些沮丧。但梅洪建老师在书中提到,家校沟通需要耐心和坚持,我决定再次尝试。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更加关注小A的点滴进步,并及时与家长分享。比如,小A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提高了几分,或者他在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回答问题。我将这些进步通过电话或微信的方式告知家长,并且邀请他们来参加学校的家长会,亲眼见证小A的成长。
终于,在一次家长会上,小A的妈妈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变化,她开始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她主动与我交流,询问如何在家里更好地支持小明的学习和社交。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个计划,包括周末在家的家庭作业指导时间、鼓励小A参与家庭活动等。家长的态度转变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刻体会到梅洪建老师在书中所强调的几个要点。首先,家校沟通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家长或学生,而应该以合作的姿态去面对问题。其次,沟通要注重细节,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与家长分享。这样,家长才能看到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最后,家校沟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读完《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这本书,我更加坚信,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沟通的艺术,用心去倾听家长的声音,用爱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家校共育,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