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2023-04-21

碧桂花城学校  章敏玲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以前上信息技术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对于接受能力强和以前已经接触过此类问题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 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即使你演示一遍他也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 况且,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在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把问题作为出发点,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景,提出带有启发性、挑战性综合、的问题,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比较、想象、概括、研究的学习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老师要适当给予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多让学生用鼠标点一点、试一试,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要让学生享受成功,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每班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 还有,学生的完成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几分钟时间就完成任务了,然后就想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有些学生即使没完成任务,但看到别的同学已经开始做其他的,也不免心不在焉,有的学生干脆偷懒,即使没学会、没完成任务也把问题放到一边,这样就会有不少学生掉队。

于是我定下了这样的规矩: 全班同学都完成任务了才允许他们自由安排时间,这样一来,每个学生为了不拉全班学生的后腿,都会认真的去做,提前完成的学生还会主动的去帮助不会的同学,有问题的学生也会主动的向会的学生请教,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那些学得好的同学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同时,同学之间也在互相辅导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多让学生做老师

以前,我经常使用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方法授课,结果就会出现部分学生不耐烦而部分学生又心不在焉,甚至说话打闹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不用心看书上的步骤,甚至老师演示完了,有些学生还不知道所学的内容在书上的什么地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后来在学习新知识时,有些需要演示的内容,我尽量让学生去做,全班同学一起看书上的步骤,由一名学生代表演示,这样以来,学生就能专心研究书上的操作方法,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基础比较好、领会比较快的学生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老师也可以及时监督课堂学习情况。

四、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中就主要以这种形式组织教学。 比如在进行段落格式设置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我设计了一段小文章,保存为两份,一份故意打乱各种格式,整篇文章非常不协调。另一份则是调整好的效果。通过对比较,孰优孰劣一看便知。开始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 如何把第一份文章的格式调整过来。然后先让学生自己探索,接着请已经完成 (或许只完成一部分) 的学生把自己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学生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指点,最终终于调整完毕时,一篇清晰优美的作品也就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应该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