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之揭秘恐龙
2024-04-03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佛山市科协定于3月18日至3月22日举办“2024年佛山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3月20日上午,碧桂花城学校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王文利教授莅临我校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开展揭秘恐龙的科普报告。
专家介绍
王文利,国家自然博物馆三级研究员,长期从事古生物研究。曾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北京地质》编委,第18届太平洋科学大会24分会中方主席。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科研科普著作5部,论文30余篇,曾获北京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和第四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最佳奖。撰写的《琥珀物语》被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琥珀》阅读链接引用。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恐龙家族,退休后多次参加各类科普讲座。
走进恐龙
本次讲座,王教授特地带来了自己精心收集的“宝贝”——化石、琥珀等标本,邀请同学们近距离观看,直观了解古生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激发了同学们浓郁的学习兴趣。
接着,王教授从恐龙化石的挖掘、恐龙的生活习性、恐龙灭绝的原因、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等知识,与同学们一起开启了恐龙化石探寻之旅。
“判断恐龙的年龄和判断树的年龄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恐龙的骨密度,我们可以来判断恐龙的年龄。”“还可以从肌肉对骨头的附着状况来判断恐龙的性别……”王教授着重介绍了运用恐龙化石来研究恐龙的种类、年龄、性别等知识,在王教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同学们知道了原来识别恐龙是通过恐龙的牙齿、骨密度、骨骼生长纹等方面来区分恐龙的性别、年龄、健康程度等。王教授还着重介绍了“恐龙牙齿”,教孩子们通过“恐龙牙齿”辨别恐龙的种类,提醒大家要注意牙齿健康。
交流互动
王教授生动形象地讲解丰富多彩的图片,并结合考古小故事,使同学们听得兴致盎然、津津有味,大家踊跃发言、热烈互动。
通过今天的“恐龙探秘”时光机,我们一起穿越到了遥远的史前时代,见证了恐龙的奇幻世界和未解之谜。这是一场富有意义的科普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他们未来的科学探索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期待,各位小小科学家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发掘出更多关于恐龙的秘密,为科学世界增添更多的色彩!
撰稿:钟欢
摄影:刘念
审稿:吉正军 管雪萍 邓绿萍 王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