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分享之——《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2023-03-02
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曾在教育随笔《教有所思》中写道:“我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写作。教育与文学共进,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伴,生命与使命同行。”撰写教育随笔实际上是教师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能促进教师反思,更能增强教师的幸福感。近年来,撰写教育随笔已成为所有花城教师的一种习惯。
2月27日晚,在碧桂花城学校学术报告厅迎来首位教育随笔分享人——詹星云老师。詹老师分享的主题为《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原文如下:
提起我们爷爷那一辈,他们大多从小在农村长大,吃饱穿暖是十分奢侈的事情,读书更是想都不敢想。他们大多十来岁就得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把所有的精力奉献给家,农忙时下地种田,农闲时赶集卖菜,勤勤恳恳,没有一丝懈怠。对他们而言,只要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把它做好。
他们就像一棵棵树,将树根深深地扎入泥土中,不管骄阳烈日如何炙烤,不管风霜刀剑如何相逼,只要给点雨露,就勇敢向上生长。它的枝叶如一把大伞,为这个家遮风挡雨。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毫无意外,爷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精神唤醒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当然,也包括我。如今,植根于花城教育的沃土中,我时常会问自己:“我可以为这些学生做什么呢?”
这时,心中总会浮现一句话:“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夫学需静也,在热闹和安静之间,相信没有多少孩子会发自内心地选择安静。可我们都清楚,只有屏蔽掉那些纷乱的杂念,只有静下心,才能在学习这片土壤中扎根,只有深深地向下扎根,才能茁壮地向上成长。
在班上,有些孩子朗读习惯拖音、降调,就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为了纠正这点,早读是训练他们的最好时机:遇到“的”又快又轻地划过去,第四声调值要饱满,情感再到位些。不要读“春天的/脚步/近了”,要读“春天的脚步/近了。”就这样,孩子们一次次地出错,一次次地纠正。用心感知,用心表达可能就是他们在朗读这片土壤中慢慢扎下的根。
有些孩子的书写习惯潦草,就像山羊的犄角——歪歪扭扭。为了纠正这点,午写是训练他们的最好时机:横折时要顿笔,提和钩要出锋,头抬高,脚平放,身离桌子一拳宽。就这样,孩子们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地纠正。潜下心,耐得烦,可能就是他们在书写这片土壤里慢慢扎下的根。
有些孩子的阅读量少,阅读内容单一、浅薄。为了纠正这点,午读就是培养他们的最好时机:每天阅读半小时,同步阅读经典书目,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可能就是他们在阅读这片土壤中慢慢扎下的根。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树苗,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阳光、雨露,也会遇到雪剑、冰刀,只有深深地扎根知识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只有牢牢地扎根知识的土壤,才能根深叶茂。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长。
在教育的路上,我们给每一个孩子洒下雨露,滋润他们心中的那粒种子,使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既拥有向下扎根的能力,也具有向上生长的力量。
撰稿人:魏小智
摄影:张峰
审稿人:黄晓芸 仇佩诗 王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