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组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
2010-12-28
12月14日至23日,初中语文组按教研计划开展了一次公开课教研活动,每个教师都上了一节生动精彩的展示课。
12月24日下午,初中语文组全体教师汇聚一起,进行了评课活动,听课教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一致认为这次公开课活动非常成功,教师们上课充满了激情,综合素质高,基本功扎实,知识点清晰,分析透彻,融入了新课程理念,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好,学生学习主动性很强,充分体现了“精讲精练,高效课堂”的理念。
这次活动,为我校语文教师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本次研讨会,教师们收获颇丰,也更深刻地体悟到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教研只有立足于研究文本教学内容,贴近教育教学实践,才具有实效性。
这次教研活动极大地推进了语文组教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进一步推动教师们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实现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稳步提高而不断努力。(文:李明晖)
附初中组语文展示课评课小结:
在第十七、十八两周时间里,初中五位语文教师遵循教学处的安排,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展示课任务,现将评课情况总结如下:(以上课时间的先后为序)
一、陶连青老师――《生物入侵者》
陶老师讲授的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这类文章介绍或解说的事物事理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不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且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之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陶老师用大量新奇的图片导人新课的方式无疑是智慧的,他让学生“从标题中猜猜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内容”,一下子把学生由观赏者的位置拉到了平等对话的前台,学生阅读的热情、思维的兴奋、认知的储备瞬间被调动起来。因而,平时较为内敛的八(1)班学生在这一节课上,思维较为活跃,有几个学生表现尤其突出。
另外,老师对说明文这种文体的教学要点把握很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思考题设置十分具有针对性。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特点等知识点的教学能帮学生为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议:幻灯片的背景颜色与汉字的配合尽量清晰明了。
二、李明晖老师――《散步》
李老师的这堂课给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反璞归真”,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泛滥的今天,李老师能在没有课件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个人才华与魅力将这堂课上得生动又精彩,实属难得。在教学中,李老师遵循散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贯穿始终,且方式灵活多样,方法指导细腻,教师冷幽默式的语言带给学生和听课老师诸多乐趣,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个人表现欲。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师生合作默契,教师导得巧、学生学得透,使阅读真正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很能关注全体学生,这节课我们还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体贴关心,让学生更觉温暖。
建议:朗读的指导可以更有针对性,挑出一、两段作重点指导,不必每段每句都细品。
三、姚雄飞老师――《愚公移山》
这堂课,精心设计了一些新颖的思考题。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扮演课堂的主角,教师仅起组织、协调学生的导演作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力求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和“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指导思想。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建议:学生辩论会后,教师可以作更详细的小结,给双方辩手更多的鼓励与肯定。
四、刘志伟老师――《三峡》
课堂教学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运用设疑、多媒体等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读书、思考、质疑、答疑,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表现出如下特点:
善于运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重点突出,对重点词语的替换、改动,通过比较和品味,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对课文的“读”贯穿始终,并且“读”的方式因侧重点不同而不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有力地配合了课文教学,起到省时、激趣、高效的作用,教师配合画面的精彩解说,增强了课堂的文化氛围。
教师的配乐范读是本堂课最大的亮点,掀起了本堂课的高潮,为听课者真正诠释了教师范读的无穷力量。范读形式出新、朗读技巧娴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也让听课教师深感震撼。
建议:作为公开课,这节课近乎完美,但出于应考,课后还要再对课文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巩固。
五、余江平老师――《女娲造人》
余老师不愧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出手不凡。这一课时,老师一直力求让学生既学得扎实,又学得愉快。因此一开课,便以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并由故事自然地过渡到对神话的了解,过渡到课文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讲述故事、自已提出疑问、自已阅读感悟、自己合作探究。这一课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想象的丰富与优美之后,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及想象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本堂课突出的亮点。
此处,教师语言的精练简洁尤其值得青年教师借鉴。而课堂时间的把握恰到好处,也让人佩服。
建议:对朗读的指导还可以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