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新经典名思教研的一点体会
2011-11-09
11月4-6日,在东莞体育馆,学校安排了我们两人参加了由佛山名之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的“新经典名思教研”之全国小学数学课改十年成果教学研讨观摩会。这次观摩会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历届小学数学观摩课一等奖获得者参与展示了16节精品课例和7节精彩的报告。三天的行程里,每天上午8点开始听课到中午12点多,下午1点半又开始听课到5点多,基本上是每天听6节课例和2节报告。虽然时间安排非常紧,但我们仍不知疲倦地向大师们学习,大师们的课例展示中虽然也会有一些令人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总的感觉更多的是收获:
大师们的课都是起点非常低,语言精辟,过渡自然,大胆放手给学生们探索知识,所以花的时间长,自然容量就少了些。每节课都一个小时,有些甚至更长。听他们的课就像看小品表演,学者轻松,听者享受,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黄爱华老师和吴正宪老师的课堂。
黄爱华老师的语言艺术令人惊叹赞美,他从1994年开始上《百分数的意义》,到这次上《百分数的意义》已经是第四个版本了。他大胆创新,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利用青岛啤酒的酒精度3.4??、绍兴黄酒的酒精度18??、酒鬼酒的酒精度52??,这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四射地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课中黄老师声情并茂地扮演学生的爸爸,此时是个喝了高度酒鬼酒的爸爸,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劝说爸爸不喝或少喝高度酒。黄老师风趣幽默地和学生斗嘴皮,当学生答不上来时也会引导和提示学生,他的精巧指导和学生的精彩回答引来全体与会老师的阵阵掌声。当然,这场“父子”对话正是学以致用最好的诠释了。课后黄老师作了一节精彩的报告,通过当代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至理名言和自己身边的一些故事,阐述了数学是思考的产物,在教学中要懂得思考,让思考成为教学的行为。下面两点是黄老师对课堂和人生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老师从来没有“重来”过,而是天天生成,天天现场直播。比演员还厉害,没有做假。
做人要让人感动,说话要让人喜欢。
说到这的时候,黄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他一次难忘的经历。有一年他去粤北韶关讲课,市长用茅台接待他,黄老师问市长,是不是你们这里都用茅台接待客人的?市长说:“哪里呀,我们一年只喝两次茅台,上次是接待黄华华喝了茅台酒,这次是接待黄爱华才喝茅台酒”。他说这么好听的一句话,他一辈子都忘不了啊!
吴正宪老师是全国小学数学教师的领军人物,前段时间教育部召开“关于修订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会议,吴正宪老师就作为小学数学唯一的代表与会。吴老师的语言魅力我们无法用文字形容,总之与人交流是那么的亲切,和谐,每个人都会发自内心的去尊敬她。吴老师上的是三年级《搭配》一课,课堂的学习氛围很浓厚,老师的语言非常有亲和力,学生能敞开心扉与老师深入地交流。这节课学生自主探索衣服和裤子的搭配,吴老师有意识地找了一个有序搭配和几个搭配不全面有纰漏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第一次掌声送个了那个有序搭配的学生,让这个学生体验到了自己的智慧被人认可和赏识的那种喜悦之情,第二次掌声响起来是送给那几个无序搭配(有重复或有遗漏)的学生,也让他们体验到了知错能改也是被人欣赏的。我想第二次掌声的用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课后吴正宪老师也作了一节精彩的报告,她说:”有人问我,为什么你的课上学生总能呈现出你想要的一些作品来进行展示?“她说:”我有三招,就拿《搭配》这一课来说,学生搭配时除了用文字有序描述之外,其实还可以用简单的图形代替。第一招,学生在自主搭配的过程中,我一边巡视一边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画图搭配;第二招,如果引导不出来那就借鸡生蛋(借别班的学生的画图搭配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第三招,如果没有别班学生的作品,那就自己下个蛋呗!(老师自己画图搭配的作品)“。这些平实的言语就是吴正宪老师人格魅力所在……
名师名言分享
要幸福地追求幸福。
当通向目标的路只有一条时,人们无法比较路的近远。当有人提供一条新路后,人们才有了比较的机会,可以不认同新的这条路,但对提供新路的人应该永远心怀感激之情。
成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可以是人生的一个目标,或许这个目标不能与生命同生,但可以追求与生命共存。
――――朱乐平
蜂蜜是蜜蜂酿的,养蜂人自己酿不出蜂蜜。教师就像养蜂人,把学生带到鲜花盛开的地方就行了。
――――刘松
数学简单,数学使一切科学变得简单,让我们的教学从简单开始,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与自由。
――――徐长青
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成为研究型的数学教师。
――――孔企平
爱学生是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这种爱必然促使教师对教学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索,必然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这种爱,是创造“教学美”的原动力,是教学艺术的灵魂;
所有的教学创新,都是为了学生、为了教学的需要;
倾听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师要会倾听。倾听的状态是专注、耐心、尊重学生不完整的表达,倾听的核心是思考,对学生的表达,作出价值判断,并想出“接下来该怎么办”。
一个人只有在状态中,才能享受到幸福。教师应该享受到的幸福是研究幸福,学生和自己一起成长的幸福。
教师不一定个个都当名师,但一定要明白自己需要提升。
――――黄爱华
(文/李莎莉、卢勋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