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诗意课堂 著真情文章
2012-03-16
创诗意课堂 著真情文章
文\刘志伟
我校每学期都开展的校内公开课正按计划有序进行中,本周先后学习了陈斌老师、沈波老师和郭园老师三节作文教学公开课,三种风格三种精彩,三节诗情画意的作文课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为一直以来在作文教学中踯躅前行的我指明了方向,下面就三堂课谈谈个人感受,在与大家分享的同时,以期对我的作文教学有所启发。
陈斌老师的教学内容是《让文章的内容更生动》。陈老师的睿智在这节课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开篇的提问“1+1等于多少”让听课者摸不着头脑,却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原来他是想通过公式的形式让同学们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用“一个动作描写”加“一个声音描写”就使得句子更加生动活泼,于是学生造出了“青蛙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的句子,进而延伸到1+1+1,2+2等等。
陈老师播放完笛子演奏《苗岭的早晨》,叫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来写作文时,我有些担心,音乐的确非常动听,但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能进入那种境界吗?高明的是,音乐停止后陈老师并没有立即让学生写,而是通过回放,再加上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讲出了所听到的内容,当学生说出“布谷鸟、雾、小河、蜜蜂、人们”等词并用诗意的语言串联起来时,我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惊叹于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更惊喜于老师的指导能力。
整堂课写的时间少,口头表达的时间多,但我认为这丝毫不影响作文教学的渗透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临下课,当老师再次发问“1+1等于多少时”,有学生说等于“生动”,这时我看到陈老师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实用的一节课。
沈波老师的《学写儿童诗》,语言轻柔、风格温婉、内容童真,整堂课诗意十足,犹如涓涓细流,流淌于每个听课者的心扉。
开篇的小诗《小老鼠的梦》就让每一位听课者大开眼界,当沈老师揭晓作者是本班学生时,更是让大家啧啧称叹,用学生的作品导入课堂,有力地抓住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也足见老师做足了功夫。
我对整堂课最大的印象是:老师就像一位魔术师,引领学生徜徉于诗的海洋却不着痕迹。回过头看,整堂课几乎没有跳跃,都是在不经意间自然的过渡,从“圆圈”到“眼睛”到“露珠是花草的眼睛”到“我们是爷爷奶奶的眼睛”,过渡得近乎天衣无缝,因为学生完全沉浸在诗情画意的诗歌王国。沈老师对课堂的掌控游刃有余,对语言的运用驾轻就熟。这节课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处处涌动着诗意,而这正是我所不及,如何将课堂打造得如同行云流水,沈老师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课例。有人说孩子的语言是一首诗,这节课是最好的印证。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启智的一节课。
郭园老师的《对话描写》,轻松、活泼。与陈斌老师的课相比,这节课写的非常多,我原以为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很难安排学生动笔写作,但郭老师做到了。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学生自然轻松。课堂设计也很巧妙,例如听公益广告对话录音,让学生补充神态、动作等描写,有效地运用了多媒体设备,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以往的对话描写中,我们可能会一味强调对话本身的描写,而郭老师却加大了对提示语的锻造,“小红狐说”改成“小红狐使劲挣扎”等等,使得语言顿生光辉。
最后看哑剧写作更是让整堂课妙趣横生,虽然时间有限,但每一位听课者都不会担心学生无话可说。作为听课者,我没感到丝毫倦怠,相信学生也如此!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有趣的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