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德育创新,促专业成长
2012-03-12
――参加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创新与班主任专业成长报告会收获
王展鹏
三月十日星期六,我与朱小琳、熊华辉、赵娟一起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含中职)德育创新与班主任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首先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凯讲授的《班主任工作中沟通的技术与艺术》。赵教授激情四射的讲解,一开场就吸引足了全场的眼神。他先展示了两句哲语,让大家来分享,内容是“登高可以忘忧,临水可以涤俗”。接纳他人思想可以站得更高,敞开自己心灵可以走得更远。这从一开始就让我专注了起来,赵老师的语言是极其慷慨激情的,讲解中不断夹杂着模仿,夹杂着唱歌,显得特别有感染力。他谈了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变化太快的时代,理想世界的错位,让很多家长揠苗助长,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学习的那颗心却死在了起跑线上了。虚拟世界的失范一直是一个让老师与家人都万分头痛的教育死点,由于网络之上声色犬马五毒俱全,所以很多孩子都在虚拟世界里迷失了方向。现实世界的无奈,更是每个老师面对孩子时都无法去讲的,因为真的可能学生奋斗一辈子都比不上富二代和官二代,可是我们还是要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们勇敢面对社会,积极面对社会,对生活要充满热爱。
现在这么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们的真实图景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由于家庭环境越来越好,现在的学生都是自我为中心,对于学习提不起兴趣,面对人际关系处理上也没有勇气和方法。这些是班主任老师辛苦的所在,就是因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理,越来越难教育,所以班主任也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代接轨,不要让学生觉得和你没有任何共同语言,这样的话,在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很多学生就会觉得你根本不懂我们。这对于他接受教育是有阻碍的。
现在的德育工作也是十分难搞的,首先硬方法不敢用,赵教授幽默的问大家:“你的学生犯错误了,你敢打骂吗?(他爸是李刚)”大笑,笑过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也许更多的人面对这个情况,最大的可能还是会和颜悦色的对孩子教育,而不敢过多责罚吧?软方法不顶用也是一个深刻现实,如今的孩子都不怕老师,如果一味的哄着孩子,老师的威信树立不起来,这个班就彻底管不了了。老方法不管用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很多过去可以使用的教育方式对待这些从小受到宠爱的孩子们都无法起到作用了。所以就要寻求新方法,新方法就要不断学习现实的,先进的各种实际操作方式方法。而不是一堆空洞的理论知识。
赵教授指出每个班主任都要加强自我修养,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视个性锻炼,正确评价自己来展开的。他举了几个特级教师的个性教学方式,但是我认为可推广性不高,那只是他们成功的方式,但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就要有不同的方式。这才是真正的备学生,是真正的一线教师。
他还指出要懂得用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心去原谅别人。我就想到也许我们很多班主任,有时确实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其实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做班主任的老师们也是有责任的。这个是不能逃避的,可是更多的人都是批评学生,一味的批评学生,矢志不渝的批评学生。赵教授也说我们要对学生多一些真诚的赞扬和热情的关怀。这样重视感情的投资,才能加强自己在班级的亲和力。班主任就要善于牺牲自我的利益,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包容之心,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赵教授接下来谈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要想做好班主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集中思想,以饱满的热情去听,向学生表达善意并让对方感受到。
2、学会站在学生角度去听,并努力维护对方立场。
3、不要抱着防卫的态度,尽量消除主观思想。
4、学会猜弦外之音,努力了解对方心理。
5、养成记笔记习惯。
6、积极、适时、适当的反馈。
7、讲求同理心。
而同理心的养成是不容易的,赵教授告诉了同理心的八点大忌,分别是:简单的判断、直接的指导、虚弱的保证、空洞的大话、过多的解释、主观随意、过于理智、出言不逊。
赵教授指出了我们教育中常出现的工作偏向:
1、注意政治的要求而不是学生的需求。
2、絮叨多于倾听。
3、常作伤及学生的横向比较。
4、常提不合理的要求,且要求过高。
5、评价时批评多于表扬。
我们要以创新工作理念,注意自身态度做起。要随时随事对学生都充满热情和诚意,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同时要培养自己形成良好的亲切感,主动感,耐性感,周到感,信任感。认识出现冲突时的误区。这种误区往往在不能真正理解解决冲突的策略,说的太多而听得太少,使用了不恰当地话语以及只是期待事情会自动的好转。那又如何来运用有效策略呢?我们要有解决问题的诚意,避免使用行话,掌握主动权,不卑不亢,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事适时承认自己的过错。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别说不中听的话,别去伤害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别用反问的语气会让学生畏惧你,别用平调的语气,会让学生觉得你在敷衍了事。与此同时,要多积极倾听,灵活顺应,精通冲突管理,自律,认真,敬人和适度。
赵教授的讲说始终是极其热情饱满的,极其慷慨激昂的,表演一般的讲课让大家都认真的关注他的理论。在赵凯教授这里更多的是学到理论的话,那么第二位的田恒平教授就是更加实际,更加有实用价值的授课了。
田恒平教授讲课从一开始就不断强调不要记笔记,认真听讲就行。记了回去也没人会看,还不如好好听听,多思考下。我就觉得这人特别实诚,不会说些空洞理论。果不其然,之后他的讲课让我如坐春风。他娓娓道来的语气区别于赵凯教授的激情四射,但是更加隽永,更加醇厚。听课的几个老师课间都去找他合影,因为都很喜欢他的授课方式和不说一句假大空的真做法。
田教授一开始是用一个小故事来讲班主任工作,就通过一个高中班主任为了不让两个高中生谈恋爱,然后设计离间了他们。结果过了十几年,两个学生都事业有成了,可却都是单身。因为他们深深的痛恨了爱情,认为男人(女人)都是骗子。田老师就抛出一个问题:究竟是前途重要还是未来的生活重要?我也陷入了思考,如果是以前的我,应该也会不择手段让他们分手,还会心安理得的想我多么伟大,这是为了他们着想。但是,如果以后我遇到学生早恋,也许会采用别的办法吧,不会不管,但是更不能乱管。
田老师的话非常实在,每个班主任要做到一个好人,一个实在人,一个有性格的人。做好人就要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做一个实在人,就要着眼大局大场景说大话,立足现实小场合说小话,放眼未来深谋远虑说长话。做一个有性格的人,就要注意积累厚积薄发,注意消化本土意识,注意创新阴阳思维。田老师举得事例都是非常实在的例子,很多都是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所以听讲时特别容易接受他的观点,觉得没有一句是假大空的。都是一个生活智者睿智的体现,经验的结晶。
田老师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班主任当然要定制班规,有了规章制度才能管理班级,可是有个中学光规章制度就有几十万字。这样的制度其实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毛泽东三条纪律八项注意就平了天下,所以运用制度文化要越少越好,越真越好,越巧越好。
接下来田老师花了很大时间来讲解《西游记》上体现的班主任管理思想。《西游记》谁没看过?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谁不知道?可是,你知道其中蕴含的班级管理艺术吗?且看田恒平老师创造性的诠释。
“唐僧师徒中,最没用的是唐僧,所以他当领导。他带的四个徒弟,相当于四个劳改犯。研究好这个团队,是当好班主任的必由之路。唐僧的绝招是目标定位:向西,向西,再向西!唐僧的管理诀窍是八个字:无知,做一个倾听者。无能,做一个欣赏者。无用,做一个指挥者。无欲,做一个扶植者。班级是学生的舞台,班主任要向后退,让学生尽情施展才能。唐僧一路上都很无知,看到山问,这是什么山,看到水问,这是什么河。但到了西天,看到菩提树,他突然不无知了,徒儿们问他,这是什么树。他说,这是菩提树。这说明什么呢?唐僧一路上都是在装无知,其实他心里什么都明白。做一个无知者其实是很难的……”
带着信仰上路,使人虔诚;带着信念上路,使人坚韧;带着信心上路,使人智慧。唐僧是带着信仰,孙悟空是带着信念,其余徒弟是信心,所以大家对待取经的态度和表现完全不同。
田恒平老师对于唐僧师徒的精彩分析,使会场的气氛达到高潮,笑声一浪接一浪,掌声一波接一波。笑声和掌声过后,田老师总结唐僧师徒关系中的管理原则:班主任要有信仰,任课老师要有信念,学生要有信心!
任何一个班主任都要清楚在一个班级之中,优秀生是核心,后进生是关键,中间生是基础。缺一不可。班主任要清楚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不能有不同的态度。面对真的实在无法教学的后进生,比如回回都是倒数第一这样的孩子,也不能放弃。如果实在无法教知识,就教他们做人,教他们生活。爱生活胜过爱学习,只要他们懂得这个,即使没有良好的知识,未必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今天的学习体会颇多,深感这样的培训机会还是很难得很珍贵的。希望学校可以多组织更多的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加。(2012-3-10晚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