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童心 收获万千感动

2012-03-21

捧着一颗童心 收获万千感动

――听“梅子涵儿童文学教学讲座”琐思

夏 娟

“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你在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的。慢慢地,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

这番话出自致力于推广和阅读儿童文学的梅子涵教授口中。一直感慨于梅教授的胸襟和智慧,今天有幸聆听了梅教授关于儿童阅读的讲座,在短短两个多小时中,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情感得到了升华。我们不仅领略了他讲述儿童文学的姿态和智慧,更感知了他的热情和责任。

讲座初始,梅教授就从不同的身份和角度阐述了我们每个人与儿童文学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儿童文学的世界。

接下来梅教授又介绍了儿童文学的分类,把兼具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等特点的图画类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讲授的重点。梅教授举了很多例子去说明此类图书所具备的魅力,引领我们去品读书中所包含的“象征”意味。

《好饿的毛毛虫》不仅仅简单的教给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告诉我们生命的成长需要汲取优良、鲜艳、干净的营养,如果孩子每天见到的东西是鲜艳的、美好的,心灵就会得以开阔;《红气球不见了》是一个小老鼠在寻找心爱的红气球时结识新伙伴的简单故事,但梅老师却道出了它所包含的深刻哲理:人生中有一次次黑暗的路途要靠自己心中的“红气球”引领我们穿过去;在我们看来只是教会孩子动物叫声的《换一换》,梅教授却道出了它的真谛:童年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成长的意义在于学习他们的能力、特点和魅力,交换学习就会强大,没有一种优秀的人不是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达成的,人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行走;幸福就在自己脚下,把每天当做尽头,那么每一天都是最好的开始,这是《没头没尾的故事》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爱心树》和《你大我小》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父母的爱,告诉我们把这种对长辈、父母的爱深深根植在情感中、根植在伦理中。

我们尊敬梅教授讲述时姿态和责任。梅教授讲到每一个故事中的人物时流露出的神态都是全情投入、富有感染力的,此时的他就是一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正因为他带着一颗童心,他眼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才是那样可爱有趣。我们佩服梅教授讲述时的智慧和热情,梅教授带着成年人的生命履历、人生经验,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不得不让人为他的智慧所深深折服。两个多小时的讲授中,梅教授一直是站着的,因为他总是担心后排的老师看不到他;话筒的音量虽然不大,但他一直用自己最富激情、最洪亮的声音把他的思想传入我们耳朵,渗透进我们的心灵,年过花甲的他在台上精神矍铄,饱含深情,这样的热情和责任又怎能不让人感动?

他还传达给我们这样的信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天真的趣味和深刻的智慧二者兼备的作品,不仅仅是给童年一个温暖的怀抱,更让我们明白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孩子的专利,它也适合我们这些成年人阅读。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能追忆到童年时代的纯真和美好,更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我们的思想受到启迪,使我们的境界得以提升。人生中看似深奥的哲理就蕴藏在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小故事中,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品读,去珍藏这份最纯洁的感动的。

让孩子在最短暂最珍贵的童年时代读到最美丽最伟大的童书,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