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畔会精英 课题研究点迷津
2012-04-20
――赴京参加“全国名师、名校、名校长课题研究”开题会纪略
谭家文
正是未名湖畔杨花纷飞,桃花吐艳的时节,4月13―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专家、老师,齐聚北京大学,举行了主题为“携手课题研究,发展优质教育”的《我国基础教育“名师名校名校长之基本特征及其价值取向研究”》课题开题会。碧桂花城学校因承担了此课题研究的一个子课题项目,此次也应邀赴京参会。
本次开题会,教育界专家名流云集。出席此次开题会的有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先生;北京大学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教授陈才明先生;北京大学教授,原北大附中校长赵钰琳先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如平博士以及中国教科院理论研究员陈金芳博士等共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其中,王文湛、陈才明、赵钰琳等十一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了精彩报告。他们的报告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纵横捭阖,气势恢廓,对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提高了与会者参与课题研究的自信,也为接下来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会议伊始,由王文湛先生致辞。紧接着,王文湛先生作了题为《学习纲要,重在质量,提升内涵――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用时近两个小时的报告。王文湛先生的报告,极具宏大的战略眼光,以及高深的理论修养。集他多年教育研究经历,以及非常丰富的,极具代表性的调研实例,从“提高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艺术”、“班主任队伍建设”、“校长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演讲。他指出,教育观念必须实现六个转变:1、给学生传授知识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转变;2、由传授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3、由教学生“浇水”向教学生“找水”转变;4、由培养单一性人才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转变;5、由只重智力因素培养转向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培养;6、由“圈养”向“圈养”为主“散养”为辅转变。
对于学校工作,王文湛先生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1、坚定不移地抓好素质教育;2、创建和谐教育;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4、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凝聚力、发展力;5、确保师生安全。
此外,像陈才明先生的报告《名师名校名校长课题研究的战略意义》、赵钰琳先生的报告《建设名校文化,发展优质教育》、孙庆均先生的报告《多元智能教育与“三名”工程》、陈如平先生的报告《教育主题思想及提炼》、翟小宁先生的报告《文化:化育美好的生命愿景》等,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未来教育发展的取向以及开展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意义,可谓意境开阔,纵深辽远。
会议进程中,陈金芳博士还作了开题报告,对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创新之处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等作了全面详尽的解读,进一步增强了会者进参与课题研究的的方向感,明确了研究任务。
参加此次开题会,我们收益良多。所有的收获,都将在我们未来的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中逐渐予以渗透并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