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手中提高 在尝试中进步
2012-04-17
――记初中数学备课组教研活动
进入4月以来,数学组的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初中各位数学老师也分别展示了各自的精彩课堂。
4月5号,梁老师展示了一堂中考复习课:《全等三角形》。首先,梁老师引导学生对有关全等的中考考点进行了梳理,然后通过题型的巧妙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些考点的认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梁老师设计了题型梯度,并且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老师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同时展示规范的解题步骤。最后,梁老师还展示了近年考查全等的佛山中考题以及评分标准,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体验中考。
4月6号郑老师展示的也是一堂中考复习课:《正方形》。郑老师的课堂设计巧妙,特别是课堂开始的题型的变式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专心地投入,同一道题目,学生能够提出好几种不同的解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辅以老师画龙点睛的点拨,整堂课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圆满完成,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月10号,杨老师展示的是一节新知探究课:《认识三角形(2)》,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并验证探究的结论。杨老师从回顾三角形边的关系入手,用幽默的语言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再通过让学生回忆小学拼图的验证方法,引导学生:能不能用证明的方式进行验证?启发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杨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让学生展示探索的成果,学生积极性很高,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问题得到解决。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4月13号,魏老师展示的一节课是:《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魏老师尝试“学案”教学,从让学生回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入手,引入课题: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大胆猜想三角形相似所需要的条件,学生自然便会猜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是不是需要那么多的条件呢?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得出结论。魏老师的课深入浅出,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文/数学组 图/蓝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