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2012-04-12
4月11日上午,我与陈斌老师一同到容桂城西小学参加了顺德区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研讨会。短短几个小时的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首先,李桂红老师与林映老师分别上了《汉字的创造与发展》和《家人的爱》两堂示范课。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十分巧妙,环环相扣,学生们思维的火花一次次被点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随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的钟守权主任对两堂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并进行了《品德课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专题讲座――从而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钟主任认为做好品德课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可以拉近教材与课堂教学校本化的距离,并且有利于老师们共享教学技术和方法。他特别提醒老师们在进行品德课例研究时,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1、明确国家德育目标和任务;
2、探索从目标设定,内容选材到活动体验的综合性实践策略都应注重;
3、研究与社区实际相结合的主题,跟踪儿童品德与生活发展、社会性成长的有效方法;
4、探索可供区域共享的优质社区资源,促进教学的开放性;
5、探索最有效的,适合区域实际的教学方法。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相信,只要将自己的所学所获融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定能整体提升品德学科的教学质量!
我们,一直在路上!
(文\朱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