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活”起来

2012-05-31

――兼评黄洪、黎梅峰老师面向全镇的语文展示课

谭家文

5月31日下午,碧桂花城学校面向全镇,开设了两节主题为“精讲精练,读写结合”的语文展示课。三年级的黄洪老师、四年级的黎梅峰老师承担了展示课的任务。镇小语中心教研组负责人,来自吴维泰纪念小学的姚永红主任主持了今天的活动。教育局的谭诗章主任也出席了今天的活动。

黄洪老师身体不适,声音嘶哑,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在课堂上的良好发挥。

她的课堂设计梯度合理,“精选词语”到“巧用修辞”过渡自然,由例子引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一个“练”字贯穿课堂始终。

黄老师使用多种有效手段,充分发挥课件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很好地融进了特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教师有意识地通过这种立体架构式的课堂格局,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课堂上,学生听音乐谈感觉,读句子说感受,观察图片予以描述,这一系列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观察力、口头表达力、理解力以及想象力等的培养,都落在了实处,且教学效果明显。

黄洪老师在课堂上沉稳大气,体现了一个成熟型老师的风范。她善于捕捉教学契机,及时填补课堂空白,且导语穿插适时,充满关注,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学生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的热情被一次次点燃。

有待商榷的地方:作为一堂作文指导课,前面部分是否过于偏重分析理解了?赏析文字的痕迹是否重了点?另外,老师的课堂评价性语言还有待于进一步趋于完善,还要更注重准确性。

黎梅峰老师这节课,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包括学生自主板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述观点,这种开放式的施教风格,很好地凸显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对文本解读深透,内容熟稔,所以课堂指令明确,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阅读文本,无疑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且效率也是高的。

黎老师课堂提问的设置,能引领学生积极融进思考,且设疑是有思考价值的。她已经把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凝练成一种教学习惯,一种风格。如“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作了试验。”与“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这两句话的对比阅读,以及后来的深层次追问,就引导学生很好地捕捉了语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广处,并且围绕“严谨”做足了文章。类似于这样的教学环节,让我们看到了黎老师课堂教学的大气以及底气。

黎老师这节课,既忠于文本,又不受限于文本,她一味地拓展,而拓展又是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这种拓展,拓出了浓浓的语文味,拓出了浓浓的生活味,再次验证了这句话:生活即语文。她不仅在课内拓展,还把语文学习拓展到课堂之外的时空。让学生自主上网搜集资料,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这节课,黎老师以“伽利略是一个 的人”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几次出现这个看似简单的填空题。但伴随着这个填空题的一次次出现,我们看到了空白处由学生补充的不同内容,一次有一次新意,这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之下不断深入思考的结果,且每一次思考的结果都是令人欣慰的。

这堂课临近尾声,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你以后会怎么做)?”这个问题过于务虚了,而学生的回答,让人感觉,他们已经走入“盲目怀疑主义”的阵营。老师此时显然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应该让学生明白,伽利略的怀疑,是经历了深入思考,反复试验,有了科学依据之后的怀疑,而绝非学生所理解成的那种盲目怀疑。

此外,对于“侧面描写”的界定,还有点含糊不清,需要小心求证。

上课结束,来自兄弟学校的部分教师以及本校教师代表针对课堂教学作了交流发言,主持活动的姚永红主任也作了精彩点评。

最后,教育局的谭诗章主任作了总结发言。在发言里,他充分肯定了我们这次展示活动的意义与成效,还回顾了我校近年在学校特色创建,尤其是学科教学特色创建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并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创建更加鲜明的学校特色作出更大的努力。

以上3张图片为黄洪老师的课堂

以上4张图片为黎梅峰老师的课堂

教师代表评课

教师代表评课

谭家文主任点评

姚永红主任点评

陈村镇教育局谭诗章主任作总结讲话

(图片\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