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竞赛平台 提高竞赛水平

2012-05-15

最近,我校九年级捷报频传。物理、化学、数学三个学科分别组织2名学生参加了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其中,孙浩林同学夺得“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顺德区一等奖;郭国华同学夺得“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佛山市一等奖;在“全国初中化学学生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中,孙浩林同学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余瑞腾同学获得顺德区一等奖。

我校初中规模不大,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为什么在区区六十名普普通通的学生中,我们就能培养出区级、市级乃至国家级一等奖获得者呢?

首先,领导重视,科学管理。学科竞赛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且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优秀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学科竞赛工作,在经费的投入、辅导教师的培养、选手的选拔和培训、辅导教师的激励等方面均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学校贺小勇校长来自广东碧桂园学校,是科研专家型校长,他认为,努力提高学科竞赛水平,把竞赛水平与实际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竞赛对教学的辐射功能,通过提升学校学科竞赛的总体水平,最终可以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学校制订了科学合理的竞赛计划和管理措施,在教学处、学科组和年级组的紧密配合下,竞赛辅导教师有序的开展教学工作,优质高效的实现了夺得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的理想。

第二,精心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我校办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教师培训上,学校舍得投入,舍得花钱。在学校的着力培养下,我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竞赛辅导教师。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职业精神,还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

第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我校成立了各类兴趣小组,这在学生特殊潜能及苗子的发现、早期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这些小组每周都会在教师的辅导下,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学生对这些活动有十分浓厚的兴趣,能高效学习,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竞赛,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辅导,并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使得学生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不仅习得知识,同时在自学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合作学习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四,关注全体与拔尖生培养并重,竞赛的目的是提高学科教学的总体水平。重视竞赛,并不代表忽视常规教学,竞赛选手的选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鼓励所有学生参与竞赛的初赛。对于初赛后选出来的重点培养对象,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提醒他们处理好学科优势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自己的优势学科。

数理化学科竞赛全面开花,再次提升了我校的办学水平,使我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这些学生身上体现了我校的优良学风,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示范带动作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成绩来之不易,成绩背后,是学校领导、竞赛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艰苦的努力,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

艰辛与希望同在,汗水与辉煌齐飞!我们相信,我校的学科竞赛工作,一定会克难奋进,再上新台阶!(文:李明晖)

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得主孙浩林(右)、顺德一等奖得主余瑞腾(左)和辅导老师张爱平老师

数学竞赛佛山市一等奖得主郭国华同学和辅导老师郑碧云老师

物理竞赛顺德区一等奖得主孙浩林同学和辅导老师吉正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