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教改之风 与名师共成长
2015-01-21
2015年元月17日--1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齐聚碧桂花城学校学术报告厅,参加北师大培训中心举办的“卓越课堂”中学语文教学高峰论坛活动,我也有幸参加了此项活动,连续三天的头脑风暴,让我受益良多。
一、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
教育界前辈顾之川教授与我们一同分享了语文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展望,他提到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顾教授认为作为一名老师,首先应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教育好。是啊,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信任感,从而在拉进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从事教育工作虽说只有短短的12年,可孩子们给予我的东西却非常多。从他们纯真无邪、渴望知识的眼神中,我更明白了自己的重任;与他们的相处中,我更懂得了“真、善、美”的可贵!……面对这些“小精灵”“小天使”让我如何能不爱,不怜呀!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同情、关怀、爱护、这样的教育才能有血有肉!”爱是教育的根基,因为有爱,我们的班级的氛围才那么融洽和谐;因为有爱,我们的价值才能在学生的心中得以升华。
二、别具匠心的教学艺术
我校骨干教师姚雄飞老师执教的《塞翁失马》一课,整堂课的设计也是“灵动”而“有趣”,首先老师由故事导入揭示主题,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得到激发。最主要的是整堂课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学生不仅争当“小老师”上台解释字词意思并翻译课文,还自编自导小品,理解“塞翁失马”的含义。尤其是在自由辩论的过程中,学生极强的表达能力,丰富的课外知识引得在场老师拍手称赞。由此可见,巧妙而严谨的课堂思维结构,带来的课堂效果是非同凡响的,怎一个“妙”字了得!
是的,课堂教学过程不再是孩子被动接受的模式了。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探索性、自觉性、主动性,我们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名教育专家曾说:“用一种教育方法教育五十个孩子的老师不是合格的教师,而用五十种方法教育一个孩子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孩子们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是千姿百态的。一陈不变的方法只会致人疲惫,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作为老师的我们只有在课堂上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刺激孩子的求知欲望。这将是我不断努力前进的方向。
三、推广阅读,任重道远
清华附中的邱晓云老师在报告中提到,她一直坚持带领着学生大量阅读,每一堂语文课,她都以课文为载体,然后选读多篇课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在她的语文专题教学模式下,孩子们的阅读面特别广,知识十分丰富,写作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无独有偶,北京景山学校的周群老师也是如此,她大胆尝试着教学改革,引领着孩子与书为友,孩子们尽情地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享受着语言文字带给他们的快乐。
是的,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
“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书籍就像一缕阳光,温暖着你我的心田,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在学校大力推广阅读,刻不容缓。相信学生在我们的指引下,大量阅读,一定会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让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同样作为老师的我们只有阅读大量的书籍,拥有丰富的知识,在教育学生时,才能真正做到信手拈来,自信满怀。学生亦能从中明白许多深刻的道理!真可谓一箭双雕之举,何乐而不为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深知在教育之峰的攀登过程,我要走的路还很远,但我相信只用心去体会,用爱去实践,一定走得更加踏实,更加有力!我――将一直这样努力下去!
(文:朱小琳)
学无止境
――卓越课堂高峰论坛学习心得
通过上周六卓越高峰论坛的的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良多,我的心好象被触动了,虽然我做的还是和以前同样的工作,但自从学习了顾之川先生的讲话和听了邱晓云老师的课以后,我就以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去做好教学工作。
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注重以人为本。
会上顾之川教授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仅面临着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并为其服务的问题,而且面临着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创新的问题。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还是从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当前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顾教授的报告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核心思想即“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同时再一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些都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崭新要求,也是语文教育界的一种新的理念。虽然中学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在教学方法上和教学重点上有所不同,但顾教授的报告,为小学语文的教学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告诉了我们应该按什么样的标准去为以后的中学教育培养人才,使学生更早更好地为高考做好准备。也告诉了我们怎样做才能使小学和中学语文教育之间的衔接更和谐、自然。
二、教学必须要落到实处
邱老师的整堂都是充满了欢声笑语,让学生在幽默的课堂气氛当中产生强烈的思想撞击,周笑天同学更是在邱老师精巧的问题设置下妙语连珠,让我们在座的所有老师大开眼界。但更重要的还是邱老师课堂教学抓的很实在。一上课,邱老师首先让孩子们去才猜一个繁体字,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接着邱老师再按照常规教学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对重点词语作出解释,答题了疏通文意,从整体入手,再从中提取文言知识的学习方法。系统地巩固了以往的学习。接着,再以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讨论汇报苏东坡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要我学”转换到“我要学”。在这教学的过程中,刘老师教法灵活多样,课堂氛围活跃、宽松、和谐,让我深深地佩服清华附中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功底。邱老师还很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和看法。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功都给予充分欣赏和关注,以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唤醒学生主动参与的信心,因而本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面积大,学习兴趣浓,师生配合默契。
通过这次的高峰论坛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开阔了视野。这些都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会好好的把这次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教学研究工作当中。
(文:冯钰雯 )
做有良知的教育者,开启幸福的教育旅程
――“卓越课堂”培训心得
有幸参加由北师大在我校组织的“卓越课堂”之高峰论坛,虽然只有短短三天,虽然还是着眼中学语文教学的,但是殿堂级专家云集,他们带来了最新的、最权威的教育理念;来自各名校的一线骨干老师,她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展示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印象最为深刻的邱晓云老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和她的有关如何组织阅读专题教学的讲座。邱晓云老师来自清华附中,作为一名富有经验的一线骨干教师,看得出她本身就是很好的阅读者,所以她的文化底蕴深厚,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诗词典故皆信手拈来,带领学生们进出于《记承天寺夜游》,与千年前的大文豪苏轼进行对话,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追寻与欣赏。她的课堂容量大,由一篇短小精悍的《记承天寺夜游》说开去,把苏轼的一系列诗词推到学生的面前,甚至让学生“以诗解诗”,其魄力,其高效可见一斑。她的课堂打破常规,突破传统教学,处处可见创新,以一问提纲挈领,并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各抒己见,最后却以没有结论为结论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反映出邱老师对文本的高超解读能力和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的人文情怀。
而邱老师有关阅读的专题教学的讲座是那么的鲜活、那么的扎实,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的一段幸福的旅程。首先,她的阅读专题是有关感恩父母的一系列美文,这些文字本身已经美轮美奂,读着,咀嚼着就是一种享受,更何况这个专题还如此贴近学生的生活,轻易就击中学生的内心。懂得感恩父母是一个社会人所必备的品质,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这样的及时雨般地引领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再次,邱老师在实施这个专题教学时那种严谨和缜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开题前有效的前测,让执教者充分了解到学情,而在教学过程中由字词到句到篇的循序渐进,“授之以渔”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各种形式的激励,环环相扣,无不指向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设想,学生在这样的长期的、有效的训练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是水到渠成的,是必然的。最后,结题时“我笔写我心”的活动中,让学生在父爱的象征――桔子上写下对父母的感言,温情脉脉,温馨无比,历经几个轮回下来,孩子们的心灵都受到洗礼,写出来的各种精言妙语,让为人母的我感触深深。美育与德育浑然一体,融为无痕,我想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做邱老师的学生是多么幸福。
三天的学习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思考远没有结束。我希望自己也象邱老师一样,做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开始一段幸福的教育旅程,带领我的学生们也遨游于经典阅读中。
(文: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