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天国,阅读盛宴
2015-04-22
――参加中国儿童阅读论坛的学习后记
16日下午,我们一行四人来到古色古香的六朝古都――金陵,参加由亲近母语研究院、中国教育新闻网和南京市栖霞区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2015年度‘阅读改变中国’颁奖典礼”,开始为期两天半的学习。本次论坛现场到会1200多名代表,他们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来自学校、出版、公益、阅读推广机构等,共同探讨和学习 “儿童阅读可以分级吗?”的主题。
本次论坛组织非常严谨,议程安排非常合理而丰富。围绕“儿童阅读可以分级吗?”这个主题,论坛分为“阅读改变中国”颁奖典礼、儿童诗歌阅读的分级和教育、单篇儿童文学阅读的分级和教育、整本书阅读的分级和教育、人文阅读和儿童教育等几个板块,对儿童阅读的分级和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读,让与会老师们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和教育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知和理解,使自己对今后在各类儿童文学体裁的教学中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和方向。
几天来沐浴着幻想中的朝歌,我们行走在路上!从住的地方到南航有着一定的距离,每天早晨,我们四人或步行或乘公交走向学习的地方,一路上和那么多谈笑风声的与会老师一起步入南航的大会场,每一个人的手中都提着一个白色印着桔红色字体的袋子,上面写着四个让人心软的字,那就是“亲近母语”的字样!每个讲座、每节展示课的内容都是那么契合老师们内心的需要,让我们总是觉得,每一次的时间都是那么短暂,让我们期望多一些时间的停留!而那停留是为了梅子涵和朱自强两位教授的机智和幽默,两个老小孩的可爱!停留是为了专家老师们的脚步匆匆里的忙碌!停留是为了南航大会场里一千二百多双充满一样的渴望的眼晴!停留是为了台上那盏红台灯的温暖……
在学习过程中,我的内心始终是激动和兴奋的。大概因为自己一直在关注亲近母语各类课程的线上活动,一直在线上学习并在班级中实践和教学这些课程,所以无论是专家讲座还是听示范课,我感觉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就好像一个孩子反复听妈妈讲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一样,能很准确地预测和知了他们讲授的内容。那种默契真的令人陶醉,深感幸福!
童谣《瓜娃娃》、童诗《向着明亮那方》、现代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教学我特别喜欢,授课老师的设计别出心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品读中,培养了语感,滋生了诗意,润泽了生命。儿童文学阅读课《犟龟》是我最喜欢的课,虽然在群里,大家都对朱爱朝老师的设计颇有争议,觉得她没有上出足够的语文味,对文本的解读有点着力点不准。但我几乎是一直就理解她设计的初衷。就像她说的那样,之所以选择给六年级的学生讲授《犟龟》,基于这个年级的孩子心理压力大和内心需求,她想通过《犟龟》的阅读,让孩子知道“坚持梦想需要勇气,需要一小步一小步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许你可能没有达成你预设的目标,但你一定会遇到更美丽的‘庆典’”。所以每当陶陶遇到“困难”时,她会反复追问:如果是你,此时你会怎么做?事实证明她是对的,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是像陶陶那样去做选择的。我们不能够去企望一节课能解决所有的语文问题,好的绘本是能触动心灵的,是能达到华德福理论中倡导的“吸入”教育效果的,它会促使孩子主动去吸入语言并内化语言最后“呼出”语言的。而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做的不能只是教会学生阅读,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渴望阅读”。
梅子涵教授的《开幕式致辞》、《阅读分级里的哲学》和朱自强教授的《儿童阅读为什么要分级》是我最喜欢的讲座。两位教授幽默的语言、深厚的文人底蕴和理论功底令人折服,而他们在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中表现出的纯粹的执着和热情令人钦佩!他们从科学的角度,结合多年实践、研究的经验告诉我们,儿童阅读必须分级,这是孩子阅读生活的需要。但从儿童哲学角度看,阅读分级又有一定局限性,因为每个阅读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梅先生的讲课让我思路清晰了不少:我们一要熟知儿童身心发展得一般规律和自己班上孩子的情智;二是要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教育价值的全面把握,借着专家的研究成果想想如何做好孩子阅读路上的点灯人!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关注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去执行以及在这执行的过程中教给了孩子们什么,孩子们从中学到了什么的问题。同一本书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的解读。有时同样的文本在不同年龄段阅读的目标和要求也不同,这也是一种分级。所以说最好的分级不在专家、出版社或机构出示的书单里,而在老师或家长的心中。只有老师和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列出最合适的书单。因为没有哪个专家或机构像我们老师或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学生或孩子。
我每个学期都会给班级学生购买大量的童书,给参加我讲座的家长朋友推荐适合他们孩子阅读的书。我喜欢根据班级学生(孩子)的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选择书籍,就拿给班级学生购书来说吧,有的书籍可能应该出现在幼儿园幼儿的书单里的,有的是可能出现在二、三年级的学生阅读书单里的,当然大多数是我觉得适合现在一年级的学生阅读的(我现在带一年级)。因为孩子的心智发育是有差异的,学前教育也是有不同的。我们老师有责任让学生“在合适的时间里遇到适合的书”。所以我特别赞成梅子涵教授说的,最好的书单在我们老师的心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有强大的阅读和甄别能力,我个人还认为老师或家长还需要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和儿童心理的书籍,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或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最适合他们当下精神需要的书籍。
19日上午为我们演讲的嘉宾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校长曾志朗先生,台湾自然科学教育专家、台湾环境教育计划审查委员吴文德先生,他们的讲座主题为《阅读提升素养――探讨文明人的脑》、《窗外的生命火花――亲自然、亲生命》,给我们打开一个非常广阔的世界,让我们看看窗外,看看蓝天下,看看整个的世界当中,了解了在阅读的前行当中,是如何的状态,如何前进的。受益匪浅!
学习时间很满,成正比的是收获也很多,无法一一表述:童诗诵读课的构建,整本书阅读课的设计,儿童文学阅读课的实践,专家的理论指引,名师的课堂示范,一席阅读“盛宴”,我“醉”了!我陶醉于梅子涵教授和朱自强教授幽默的语言、深厚的文人底蕴和理论功底,我陶醉于孔小艳等几位老师用时间编织的感人阅读推广故事,我陶醉于臧明艳老师动人的声音和她对课堂、对知识、对学生学习的全面又完美的掌控……
儿童阅读推广工作就像犟龟陶陶出发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我们会很慢,我们可能会走错方向,我们会遇到一些意外,也许我们可能还会完不成我们既定的目标,但是我们只要像犟龟一样,一小步一小步努力前行,我们也会在儿童阅读推广的路上遇到更为隆重和美丽的庆典,这种美好的幸福,是蜘蛛发发、蜗牛丝丝、壁虎茨茨、乌鸦阿嚏所不能体验的!
在本次 “年度点灯人”评选中,我也有幸入围。当时提交资料参评的初衷很单纯,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亲近母语”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向身边的家长和家庭传播更多儿童阅读的理念。现在回过头来看,原来我做的事和犟龟是如此的一致:往前一小步一小步迈进!重要的是我已经出发,已经在路上。我并不知道哪块土壤适合种子生长!但我知道总有一块会吐出嫩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属于孩子们的土壤成为高耸的密林!感谢中国儿童阅读论坛的专家和老师们,是你们给了我和所有热爱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的老师们一把通向小屋的“钥匙”,因为我知道这把钥匙可以打开门看到光找到前行的方向,还有那片无比无比璀璨绚烂的星空! 图/文 焦肃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