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文坛新起点 顺德文学再出发

2015-04-27

自从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永久性落户顺德之后,顺德各地就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文学热潮。

4月25日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在广东顺德举行。著名作家贾平凹凭借新作《老生》荣膺“年度杰出作家”。徐则臣、沈苇、李洁非、毛尖、文珍分获“年度小说家”、“年度诗人”、“年度文学评论家”、“年度散文家”和“年度最具潜力新人”。这是华语文坛的幸事,也是顺德文学发展的契机。于是,新一轮的文学讲坛纷纷在顺德各地上演。

笔者有幸参加了当时的颁奖典礼,第二天又在北jiào参加由著名作家贾平凹与谢有顺带来的关于文学里的精神秘密的对话。贾平凹老师从自身的写作道路谈起,结合自己的众多作品,用一口标准的陕西话向大家解读作品,解读文学,解读自己。

早在10年前,贾平凹以小说《秦腔》获得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之后,他连续创作了《高兴》、《古堡》、《带灯》。“十年后的今天,以《老生》再获这个奖,老生们是戏剧中的角色,他的行腔多了苍桑,我也是个老汉了。”贾平凹说。贾老师憨厚朴实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笔者还有幸与贾老师有简短的交流,并作为顺德作协代表接受了电视台的现场采访。

下午,笔者与黄洪、朱小琳、郭园、陈斌等老师一起参加了由著名文学评论家,前任鲁迅研究馆馆长,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年度文学评论家”奖获得者孙郁教授带来的讲座《鲁迅与托尔斯泰》。孙老师巧妙地从尼采的超人理论、引伸出这一时代鲁迅等作家的世界观,这是一批世界级的作家,思考着世界性的普遍问题。鲁迅既有他金刚怒目的一面,更有他铁汉柔情的一面。他对于托尔斯泰的继承与发挥,使得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真诚与爱。托尔斯泰的文学中透露着自己的卓越的文学才华,更有着一股强烈的悔恨与自责,他自责于自己的地主出身,他忏悔,他祈祷。他对于基督教的教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并用一生的韶华来完成自我的救赎。这些不论是从《安娜卡列尼娜》还是《复活》中都有着明显的体现。尤其是《复活》的最后一部分,那种浓厚的宗教主义,那种真诚的自我忏悔令人感叹。鲁迅也是这样的一个充满了探索精神的人,他从来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不断在探索人类的命运,社会的未来。他的心装下的是整个天下,是无数黔首黎庶。

华语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华语文学更是在世界范围乃掀起了一股热潮。今天,我们传承先辈的华彩,明日,希望更多的文人墨客可以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图:王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