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2015-04-24

----校语文评优课剪影(2)

听了周老师在一(1)上的《识字4》这一课,让我想到了一句话: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在本堂课里,周老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在学生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点拨,使学生很快掌握要学的知识。

一、识字教学体现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对生字的认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这堂课,周老师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教学“运 ,展,网”这三个生字,周老师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二、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课本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在教学中周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如,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发现借助形声特点识字的方法。在整个识字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迁移学习成果,发展学生语言。

周老师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感到“我也能编儿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注重朗读,形式充满童趣。

周老师的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有学生自由读、全班齐读、个人读、拍手打节奏读、还用《小星星》的节奏唱读课文,有音乐配动作朗读,将这节课逐步推到了高潮。最后结合板书背诵课文。读的形式设计十分科学,层层深入,充满童趣,读的效果可想而知。

五、小组合作学习渗透教学活动,形式灵活,运用自如。

在教学活动中,周老师的课堂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中多次让孩子进行合作学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学习热情高涨,任务分配合理,做到了课堂人人参与。时钟小伙伴这种合作模式又打破了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可以与组以外的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展示时大胆自信,还能做到互相点评,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充分体现出了现代的新教学理念。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那么浓厚,这与周老师多样的激励语言分不开,与长期训练好的课堂常规分不开,更与周老师的和蔼可亲分不开。(图文:何少欢)

李丽嫦老师在本次评优课中展示的是二年级课文《雷雨》。李老师以“雨”字的甲骨文引入课题,既吸引学生,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中华文化。在课中,李老师以生动的情境,贴近孩子生活的图片,逐步引入,让孩子在图中和在文字中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不同阶段景色的变化,品词品句,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课中,李老师以生活的下雨时图片为牵引,引导学生进行侧面描写表现雨下得大,拓展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为三年级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的生字学习部分,李老师再一次给学生看“垂”甲骨文中的“垂”,理解“垂”的意思,直观生动地识记生字,既让学生深刻记忆生字,又再一次渗透中华文化,让孩子从小了解我们的中华文化,并对中华文化中的汉字产生兴趣。(图文:黄晓芸)

为加强本校的教学教研,三年级的颜群老师带着对新课标深刻的感悟、带着对孩子深深的期盼、带着美好的教育之梦,带来了一节异彩纷呈的体验式作文公开课,全体语文教师都参加了观课。

课堂上,颜群老师首先请全体同学留心观察老师展开图画的动作,强调观察老师的动作的重要性,重点引导同学们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并让2名同学复述整个贴画的过程,接着再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蒙眼画猪尾巴的同学的动作和其余同学的神态。同年级组的老师用IPAD定格孩子们脸上的表情,然后颜老师让同学们借助IPAD上的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让同学们描述画尾巴的过程,颜老师对他们的发言做了精彩点评,整堂课在愉快活跃的气氛中结束。

通过此次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孩子们的创作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才能得以正常的发挥,也只有来源于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让他们有所想,有所感,文思涌动,写出一篇篇佳作来。(图文:冯钰雯)

黎梅峰老师为我们执教的是五年级语文课《将相和》。纵观整堂课,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觉。黎老师有着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教态自然大气,给人无比亲切之感。教师语言精练,点拨、评价及其到位,每个环节都能做到得心应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新颖,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第一个环节,检查预习,可见孩子们在课下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系统的预习环节,为优质课堂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老师大胆放手让平时语言表达薄弱的孩子上台发言,虽说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却给了孩子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这不正是课堂教学最平实、扎实的体现吗?在教学三个故事时,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抓住重点段落共同品析,总结学法到学法的迁移都落实得非常扎实。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引入了大量的课外阅读,辅助孩子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整堂课下来,给人以充实而轻松的感觉。(文:田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