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2015-04-23

-------校语文评优课剪影(1)

本学期,校评优课展示活动已落下帷幕,全校七节语文课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其中三节作文指导课的大胆尝试,颇具探索精神,值得大家思考和借鉴,为我校语文教学研究增加了新的内涵。

初中的王展鹏老师在七(1)展示课,给到场听课的领导和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老师这堂课的授课内容为人教版七下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他的教学环节从激动人心的猜谜游戏开始,通过给出一段精彩的外貌描写,让学生结合文字“猜猜他是谁”。游戏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深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接着,王老师带着大家走进文本,通过对课文中数位作家的外貌、动作等描写进行逐一剖析,从莫泊桑大师级的描写中提取出外貌描写的四大妙招:抓住细节、突出个性、多用修辞与善用修饰语。随后,王老师引导大家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精心设计的仿写练习――《鲁迅家的星期天》,来训练学生外貌描写的能力。短短数分钟后,渴望上台展示的学生就高高地举起了手。最终,被选中的5位同学用自信大方的仪态和完整流畅的表达,给台下的观众带去了一个又一个惊喜。特别是他们老练、精妙的文笔,更是令人啧啧称奇。

短短四十分钟,我们从课堂上看到了一个激情四溢、富于创造力的年轻教师,也感受到了一个训练有素、充满活力的优秀班集体。(图文:姚雄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主要用三个具体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契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是本文的写作思路,从结构上看,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

执教此课的是六(4)的陈斌老师不拘泥于传统的议论文教学模式,以一种直观、生动、有趣的课堂新风貌,演绎了议论文的另一种授课方式。

课始,陈老师给同学们放了一个做实验的视频,内容是在北半球,水的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在南半球,水的漩涡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这么高深的地理知识,如果就从文字表面去讲给学生听,学生顶多是获得了一个被植入了的地理常识。在播这个实验的视频时,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目不转睛地盯住大屏幕,相信那些具体可感的画面一辈子让人难以忘却。

视频一结束,陈老师立即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习和实验相对应的第一个事例,让学生完成事例概括表。

接着,陈老师给大家演示了一个化学实验,在一张试纸上滴上硫酸,在一张同样的试纸上滴上盐酸,同样的试纸,它们的颜色却发生了变化。因为试纸很小,坐在后面的学生都伸着细长的脖子努力朝前看,那种专注力,令人动容。

第三个实验,老师一说完,教室里就充满了欢乐的笑声。学生两两互相观察对方闭眼转动眼珠,那种场面,别说是学生了,就是连听课的老师都忍俊不禁。

这两个实验做完后后,陈老师再一次呈现出了事例概括表,让学生在第一个事例的引领下独立完成后两个,然后让学生比较这三个事例的共同点,学生在这样直观的比较下很容易地总结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至此,这堂课可以结束了,但陈老师的颠覆不仅于此,他又投影出了两篇学生的习作片断,再一次用身边的例子论证了本文的观点。之后,陈老师还总结了这种文体的写法:通过事例来论证一个观点,然后让学生练习这种文体的写作,让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就初步尝试了议论文的写作,这必将为他们在初中写议论文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学过议论文,写过议论文,教过议论文,第一次觉得议论文还可以上得这般直观简易、生动有趣。相信那些实验,那些表格,那些场景……它们已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也烙在了每一个老师的脑海里。(图文:廖卫根)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大难点。为了进一步探索作文教学的课堂模式,追求高效的作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我校四年级语文老师积极开展作文课堂研究,并推出梁瑞瑜老师为全校语文老师呈现一堂精彩的作文教学展示课。

课堂从回顾心理描写方法开始,先让学生欣赏同学们优秀的习作片段,体会每种方法的妙处。再玩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重点引导了学生对游戏者的动作、心理活动、课堂气氛等方面的观察。 接着是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最后,进行课堂小练笔,让同学们把活动的过程写出来,重点突出了参与者的心理变化。有的同学还将自己写的作文与大家分享,老师对学生写得精彩部分及时给予点评,让更多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思路。整个课堂在活跃的气氛中结束,通过此次公开课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步骤和方法,同时呈现出一种崭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图文:李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