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阅读路上的点灯人
2015-04-23
2015年4月17――19日,第十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在南京隆重举行。非常荣幸能与学校的三位老师一起参加本次活动。本届的主题是:儿童阅读可以分级吗?围绕这主题,我们品尝了一场又一场的阅读教学的盛宴。如何给孩子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好书?儿童阅读要不要分级?如何让分级读物更加适合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这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也让我也有所思索,有所启迪。
一、分级阅读要遵循儿童的认知和情感
什么是分级阅读,简单地说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具体地说,分级阅读是从少年儿童的年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出发,选择、供应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阅读需要的读物并指导他们如何阅读的一种阅读方法与策略。一切从儿童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分级阅读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分级阅读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本位”的阅读行为。
朱自强教授在《儿童阅读为什么要分级?》的讲座里说:如果你无法让不同年龄孩子穿同一尺寸的衣服,那么就不要试着让他们看一样的书。你如果这么做,就会为了照顾最小的孩子而选择较浅显的阅读教材,这样会使较大的孩子感到索然无味。
因此,儿童阅读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与成人相比,儿童缺乏辨识、甄别对象的能力,他们不太容易很快挑选出适合自己阅读的东西。而且,年龄越小,越是这样。阅读的引导就很重要。引导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儿童读物品质的好和坏、优和劣,一类是儿童读物接受度上的深和浅、适宜和不适宜。分级阅读当然两者都要考虑,但首先考虑的是后者。如果儿童根本看不懂,无从接受,读物再好,对儿童来说实际上还是没有任何意义。
二、分级阅读对阅读推广人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
梅子涵教授说,一个老师有足够阅读水平和水准的话,你完全可以自己分级,我想把这本书给什么年龄的孩子读,取决于我自己的能力。到底把什么书带给什么年龄的孩子,我们应当充分考虑那个带给者,那个推荐者,那个课堂阅读的指导者、主宰者的能力。不能脱离了推荐者的能力来谈,这个前提是没有否定分级阅读,没有否定分级的书单。这就是它的复杂性。
分级阅读要求一切从孩子出发,这就需要我们的阅读推广人必须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的一切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他们的阅读有什么影响,他们会喜欢与需要什么样的读物。分级阅读要求我们的阅读推广人不但要了解儿童文学、儿童读物,而且要求了解和掌握儿童的一切特点,要求他们应当是具有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儿童出版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三、分级阅读的目的是给孩子选择适合阅读的书
如果说,给0-6岁的孩子列书单,是侧重于他们心理与生理发展的精神需求,那么,给小学一至六年级开列的这个书单,则更注重对他们基础能力的培养。在各种各样的儿童文学读本和语文读本阅读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应该读什么样的文本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二年级,选取的读物以趣味性为主,同时注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三四年级,选取的读物更加多样化,并注意培养阅读中的思考能力;在五六年级,选取的读物更具文学性和社会性,以完成从儿童读物到青少年阅读的过渡,并且尽量多地选择不同语言风格的作品,既给不同性格的孩子提供更多选择余地,也给老师为具有不同阅读兴趣的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推荐提供便利。
人生的阅读从来都是分级的。在我国,“分级阅读”概念的提出与实践虽然还是起步阶段,但我坚信,只要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人能做到为孩子的阅读做出正面的引导和指导,分级阅读就能达到最初的目的。我愿意做一名孩子读书路上的点灯人,来点亮孩子阅读的心灯,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徜徉在书的海洋里。 图/文 钟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