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舞台 精彩纷呈

2015-05-25

5月22日下午2:30,我校举行了家长会暨教学开放日活动,六年级组的老师精心准备,展示了一节节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课堂。

第一节课,六年级四个班分别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了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各班家长、来宾和六年级的校生共同谱写了一曲感恩的乐章。整节课分成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感恩母亲。课是从一段视频开始,视频的题目叫《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视频讲述了这份工作辛苦劳累,没有假期,要做好放弃自己生活的准备,但却有数十亿人在担任这个职位……

每一个看到这个视频的人心里都酸酸的,妈妈的确是这个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而我们却总是羞于表达我们的爱。在这节班会课上,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纸,让孩子们在纸的左边写下妈妈给自己做的事,右边写自己给妈妈做的事。然后在纸的背面写下自己的感想,写完后,走到自己的妈妈面前,和妈妈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想。

“妈妈,我亲爱的妈妈,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孩子,好好孝顺您,让您不再操心。”听到这样话语,妈妈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流出了眼泪。

第二个环节是感恩母校。每一个孩子的成才都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他们每天在学校快乐地学习、开心地生活,这离不开许多人的默默奉献,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孩子们的点滴成长,都凝聚了我校许多教职员工的付出。为了让孩子们对这一切有所了解,有所感悟,老师们播放了视频《花城的一天》,拍摄的大量素材,全方位地展示了花城人的无私付出。直面感受,孩子们的心灵深受触动。

感恩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历来的重点,一句“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一次深情的鞠躬,无法完全表达孩子们心中的感激,相信他们今后会用更优秀的表现、更棒的自己来报答他们的父母、亲朋,乃至我们这个社会。

第二节课,六年级四个班分别由张萌萌老师、谭加文副校长、冯旭红老师、何国基老师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课堂。

张萌萌老师在六(1)班展示的课题为《走进三国》,是一节语文拓展性兴趣活动,是学生读《三国演义》后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汇报。张老师让学生主持,将整堂课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赛三国、演三国、话三国。赛三国,以三国成语、歇后语为主,小组参赛,充满了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演三国,学生表演三国故事的精彩片段:《三顾茅庐》《七擒孟获》《曹操献刀刺董卓》《空城计》,表演让读书不再局限于文字,而是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话三国,这一个环节的设计,可以听到同学们独特的见解,头头是道的人物分析,精彩而睿智的讲述,每个同学都徜徉于浩渺文字,整个教室书香缭绕,如沐春风,还不时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整堂课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更能引领学生走进“三国”,走进四大名著,感受经典魅力,领略中华文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诗歌,就是文化海洋里最突出、最耀眼、最美丽的浪花。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他们用思想创作,用灵魂创作,为后人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瑰宝。谭校长在六(2)班带领着家长和同学们遨游在诗的海洋里。

谭校长此次就选择了诗词教学这一难点,以“诗海掠影”为题,分“诗句齐放”、“诗句对对碰”、“诗情画意”、“学以致用”四个环节,带领学生畅游诗海。老师的精心设计,丰厚积淀,以及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的适时把握,加之学生对诗词的丰富积累,课堂上的热烈反应,使得整个课堂显得流畅、丰满。教者风趣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及时穿插于课堂的一些知识点与文人典故,让课堂充满内涵又兼具张力,趣味横生。

最后,教者又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自然地将“诗”的教学引向“词”的范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堂的内涵。整节课节奏明快,覆盖面广,对考查学生积累,丰富学生知识,培养诗歌运用能力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有力的探索。

冯旭红老师在六(3)班展示了一节题为General Revision for Tense,这是一节关于四大时态的复习课。选择学生最难理解的语法复习课作为展示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这丝毫难不倒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冯老师。她首先用四个问题和同学们进行Free Talk。由此很自然的引出了四大时态中动词的基本结构。接下来老师以现在进行时为例,用Mind Map (思维导图) 的形式,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很好地帮助同学们对知识进行了梳理。为接下来孩子们分组讨论完成剩下的三种时态的做足了铺垫。孩子们积极的讨论,认真的填写本组的思维导图,以及在练习环节孩子们高举的小手,感染了在场的家长们,他们也不时为孩子们的表现热烈鼓掌!这无疑是对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极为赞赏,正是这种参与和肯定,使家校互动达到了最佳。

何国基老师在音乐教室给六(4)班的学生展现了一堂唱歌欣赏综合课《欢乐颂》。《欢乐颂》是一首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彩的颂歌,它扩大了当时交响曲的规模和范围,将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独唱、重唱表演的宏伟的颂歌。在教学中何老师用贝多芬双耳失聪的故事启发感染学生,抓住学生的心弦;其次充分整合了文学,历史、美术等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接着何老师让学生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体验这部伟大作品。最后再让学生反复聆听《欢乐颂》,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注重引导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使学生理解旋律、节奏、速度是影响歌曲情绪的重要因素,并且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理解歌曲。

这节课节课充分渗透了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图/文 六年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