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 感悟 反思 探索 实践

2015-05-21

----观《国际视野下的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峰会》有感

5月14-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中山体育馆举行的《国际视野下的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峰会》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中国小学英语教师特训班。

此次大会的主题为:“国际视野下的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共推出8个学术报告、4节分别由美国、香港、台湾和中山的小学英语教师展示的同课异构示范课《My Favorite Activities―Reading and writing》、5节全国名师优质示范课以及4次深度评课。

面对高考英语改革的新形势下的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要教授给学生的不再局限于语言知识与技能方面,更重要的任务是要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语言素养和科研能力,打造高效与趣味并存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常年奋战在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都会遇到诸如此类的困惑:课堂上,当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时候,由于自身或是学生词汇量的不足,可能会出现学生一时语塞而教师则暂时无法指导的情况;写作论文时,会觉得自己缺乏相应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知识;评课议课时,能够运用的专业术语和技巧性的理论指导方法不多等等。那么该如何提高自身专业语言素养和科研能力?又该如何打造高效与趣味并存的课堂教学呢?

与会的几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这种状况的发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北师大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程晓堂教授在他的报告《小学英语课堂上的互动》中,详细地向大家讲解了关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用实例指出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如内容不真实、语言不真实、缺乏实际交际性、目的不清楚等等。他分别用中外两个案例做了相关解释,告诉大家一定要让孩子在真实的语境中,习得和运用英语。英语对于国人来说,不同于第一语言汉语,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那么在表达的时候就会感到资源匮乏,也就会导致互动的无效、甚至失败。那么就需要我们不断充电,补充自己的词库,他推荐大家试试Word Network, 把同类词按照意思的层次关系设计成一个网络状,类似我们所说的Mind Map。

TESOL(世界英语教师协会)原全球主席、原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语系主任刘骏教授在长达三小时的全英讲座中一再强调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10 M’”(Matters Methodology Materials Measurement Management Mentor Mentee Maintenance Membership Multitasking)。并告诫大家时刻提醒自己:“Am I good at English? Are my pupils English users or learners? What I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Change from today! To be a student all time!”

江苏省特级教师沈峰、戈向红老师,顺德名师田湘军老师的示范课、报告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都给与会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航班受天气影响,林丽和顾洁两位老师不能参加活动,组委会临时拜托作为评审的沈峰老师给大家展示她的名课“A Telephone Call”,这节课我在现场听过两次,录像课也看过两次,再看已经是第五次了,虽然每次的学生都不同,每次的教学课件都有小小的改进,但每次学生做出的反馈和教学效果都惊人的相似,学生都能积极踊跃的举手发言、抢着说,争着说,说自己想说的。真如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英语教研员张荣干老师所说“Let our students say what they want to say. Help our students mean what they want to mean.”

戈向红老师是一位科研型名师,她的课如其人,温婉、细腻。她的报告《看清来时的路》更是接足了地气,就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成长的必经之路。她说她的课堂永远是开放的,随时欢迎大家听课指导,这样才能从多方位、多角度打造成功的课堂教学。为了让自己有这样的勇气和自信,背后她做足了功夫,她告诉我们,她的每一节课不但有详案,而且会细化到抛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回答Yes,她该如何继续,回答No,她又该如何应答。她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积累实践经验也就是需要不断上课,还应该自我反思,而课题研究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反思方式,如果能够将这两者结合好才能在教育的路上走好、走稳。无论是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还是课堂教学,她都鼓励大家首先要相信自己能行,成功无非就是经验+反思。用心观察,用心对待,边走边想,边想边做,边做边写。学会和同事分享和探讨课例心得,不但能够吸收更多的经验,还能不时获得灵感和启发,这个观点贺校长在教师例会中也曾多次提出,及时说、及时议、及时梳理、及时写,论文就出来了。为了让我们在科研的路上少走点弯路,她向大家推荐了她看过的名著和她精心编写的论文、心得,如《孩子们你们好》、《有效教学方法》、《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蕴涵》、《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幸福,拿什么为你守护?》、《整体不同于其部件的总和》等等。

田湘军老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及他幽默风趣的语言,弹唱演画样样在行的专业素养,尽管他的招牌动作“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我见过很多次,但每次看都能有不同的感受,初见时惊讶于名师干脆利落的身体语言,再见时感动于名师十年如一日仍富有激情的身体语言。田老师在他的微报告中,用一种朴实的一线教师实践语言告诉我们:他从一名普通的镇中教师到一名全国赛课获奖的小学老师一路走来的历程,学习、模仿、研究,再学习,再模仿、再研究。他在赛课前还是一名不怎么熟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师,他就是通过看课,录课,把别人说的话一句句记下来,然后再把自己要上课的教学步骤详细的写下来,这样坚持了下来,才能知道哪些语言是学生容易接受的,哪些语言是学生难以表达的。他还向大家仔细介绍了他所任教的学校关于听课的一些具体做法:听课分为三个步骤: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授课者应面向观课者进行说课,说明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及互动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以便于观课者在听课前能够清晰地了解好教学内容,并从不同角度确定各自的观察点;课中授课者专注教学的同时,观课者则有针对性地记录;课后授课者和观课者都要学会等待,授课者等待观课者发表各自的看法和建议,观课者等待授课者说明自己成功和不足之处,更重要的一点是要用事实说话,切不可不说或说与前者意见一致等类似看法。

美国的Andrew、中山的陈玉河、台湾的张孝慈、香港的尹子雯四位老师分别向大家呈现了同课异构示范课“My Favorite Activities----Reading and writing”。Andrew作为一名English Teacher Trainer,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陈玉河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了本地文化的挖掘;同样的课题,张孝慈老师做了小小的变动“Be my friend, say hello to the world”, 从“I can speak. I can read. I can write.”三个学习技能方面着手,层层深入,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从输出来看教学效果非常不错。尹子雯老师的课如同香港的节奏――“快”,直接将本课所有知识点“activities, family members, adjective, countries”等进行分类讲解,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

由于四位授课教师身处不同的教育大环境,他们表现的上课风格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但恰恰是这种不同,带给了大家无限的思考空间,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英语课堂的方向。

几天的观摩学习让我感悟很深,回来后我一直认真地反思自己,教学是否有效?课堂是否有趣?学生是否喜欢?教研是否有成果?工作激情还有几分?回想名师、专家、学者的课和报告,她们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他们语重心长的告诫和劝慰,无不在心中来回激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深知自己身负重担,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借用田老师的一个词来勉励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对得住”,“对得住”领导的信任、“对得住”家长的托付、“对得住”孩子的未来!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Just change from today!

(文:骆敏)

学习心得

2015年5月14至16日,我非常幸运地去到中山学习,本次活动由名思教研组织,主题是“国际视野下的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峰会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中国小学英语教师特训班”。

在课堂教学研讨峰会上,与会名师通过示范课,学术报告,深度评析等不同方式向我们呈现了小学英语教育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教学技巧。

一、理论上的学习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院长程晓堂剖析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通过不同学科课堂上互动的对比,通过不同的课堂实例,如同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让我们切身感受到英语课堂上的互动常见的存在问题,如互动内容不真实,互动语言缺乏交际性等等,使我们感悟如何把课堂的互动做好做扎实。比如,有些小学英语老师上课前想用情景教学说:Today 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zoo. 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打算去参观动物园,这样的教师话语就缺乏真实性。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随口说一些不真实的话,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在意教师说什么了,而且学生也养成信口开河的习惯,学生会说一些不真实的话,那么很难形成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田湘军的微报告课堂观察,田老师通过自身的教师成长经历反思了听课这一个工作常规环节,建议听课前我们应该确定观察点,制定观察量表,分工明确,听课时我们要有针对地记录,听完课,我们要合作交流,如三个人是同一个观察点的就由其中一人发言,用事实说话。同时,田老师呼吁我们备课要写详案,把师生设想的每句话都写下来,且在学生回答时要预留两个方案如何应对学生。

来自美国的刘骏博士讲述了他人生中的九个故事,让我们思考Why do we learn English? 还提出作为英语教师的十大要素Matters, Methodology, Materials, Measurement, Management, Mentor, Mentee, Maintenance, Membership, Multitasking, 逐步阐述让我们明白如何做得更好。

江苏省特级教师戈向红在小学英语体验式阅读方面提出遵循意义先行原则,注重增加生活经验,通过自身在课堂和科研中浸润成长的经历,讲述如何在学习中牵手实践,在阅读中沉淀,用通识性的知识打底,把问题当做敲门砖,让阅读与思考同步。戈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些好书如《孩子们你们好》、《有效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走向生本》、《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蕴涵》、《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等,戈老师指出很多老师在教科研方面的能力比教学能力弱,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找到阅读的突破口,如果阅读的书籍找准找精了,加上我们个人的思考和分析,教科研能力就会有提升,写出优秀的论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戈老师还指出听课有一个24小时定律,我们应该养成在24小时内把听课的感受写下来,用心记录重点片段,加以精到的点评分析。

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沈峰现任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她尖锐地指出只重听说不重阅读可称为“文盲英语”,只重阅读不重听说可称为“聋哑英语”。在会上,她的报告以《关于技能学习的听说读写》为主题,向我们阐述了技能的阶段性,3级已经是初中生的能力要求。沈峰老师提出听,有听老师说,听同伴说,听录音说等形式,而面对面的听更有利于学习者可根据口型调整自身的口语;口语方面的训练可以有模仿说,替换说,根据情景自由说等,我们教学应该体现一个递进学习的过程,模仿说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正确的语音语调,替换说是为了学生记住关键语句的运用,自由说是为了学生能把书本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教学时我们切忌急于求成,应给予学生一个学习的缓冲。在对话教学上,沈峰老师给予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思路,她指出对话前我们要创设情境,引入话题,适当铺垫,对话中,我们要预测整篇理解以听为主还是阅读理解,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时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对话后要学生整篇模仿,尝试表演,拓展运用,最后再让学生做知识迁移这一环节。对话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收获What, How 和Why。沈老师个人是非常反对又听又读又看的教学方式,她认为这样的教学侧重点不够明确,学生不知道老师是希望通过听让自己理解,还是通过阅读来理解。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研讨课学习体会

在研讨课上名师们的人格魅力,纯正的发音、地道的表达、流利的口语,幽默诙谐,扎实的基本功,高深的课堂教学睿智、充满激情与爱心的教学艺术,给予我很深刻的印象,也是我学习前进的主要目标,教学内功是作为一名教育者不断锤炼的一个环节。阅读教学和绘本教学是研讨课一个大亮点,由美国教师Andrew, 中山的陈玉河,台湾的张孝慈,香港的尹子雯等四节同课异构的示范课,是同样的舞台呈现别样的精彩,由于授课教师所处于不同的人文背景展现出教学上的立足点不同,通过他们不同的示范课堂、不同的演绎方式令在场的老师们大开眼界,获益匪浅,都带给了老师们无限的启迪与思考。研讨课上,名师们所使用的课件并不花俏,PPT主要是作为教学的一个工具,他们侧重的是个人素养方面的引领,课堂睿智的体现。每堂课结束后,有些孩子还露出依依不舍的眼神,诚然,他们给孩子带来的是快乐课堂,虽然是短短的一堂课接触,但他们已经吸引了孩子们,得到了孩子们的尊重,和孩子们之间产生了微不可言的一种感情纽带。试问,我们是否每节课都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处于一个乐学爱学的状态?现在我们都在追求这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但实际上,我们高效课堂的产出是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乐学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当一名学生感到对学习某个学科不快乐时,他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神听讲,做作业时真难做到答对率高的情况。面对考试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我们教育者把乐学放到了后面,秉着不管你是否快乐学习,你都要学习知识的态度,我认为教学的立足点真的是需要调整了。课堂是一个复杂的实验室,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通过本次学习,我学习到更多的教学技巧,提高了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更新了很多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理念、策略与方法,升华了自身的理论水平,看到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力争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

(文:罗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