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名著的殿堂
2015-10-19
――记小学六年级黎梅峰老师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一把钥匙,阅读名著,就如同与大师携手同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10月16日,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组黎梅峰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我读<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人物众多,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上是文白夹杂,这必定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不少困难。黎老师在设计这一课时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采用由面到点再到面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全书有个了解,再以其中的一个片段为例,指导学生由词句理解逐渐过渡到对整篇的理解,最后对故事人物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是请学生展示自己课前画的人物关系图。一位学生把魏、蜀、吴三国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汇报了三个国家的核心人物、重要谋士及将领。另一位学生以类似于扇形统计图的方式把三国的力量对比展示出来了,都非常的生动形象,让人一目了然,表现了学生用心精巧细腻。学生展示结束后师生共同归纳了读书方法“画出人物线索”。第二个环节,学生们根据老师出示的阅读要求,读《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的片段,然后出示相关句子,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抓住“玄德之志”,引用《白门楼吕布殒命》一回中“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句子,理解人物特点,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作者宏大巧妙的构思,也展示了老师扎实深厚的阅读指导功力。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故事中的人物或兵器,让同学猜一猜,然后结合所画讲一个相关的故事。这一环节把整堂课推向高潮,学生思维活跃、妙语连珠,他们说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思考,师生们被这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画作打动了,被那背后的一个个精彩的、荡气回肠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不禁感叹于学生们在经历了大量阅读之后,有了较丰富的文化积淀,逐渐形成了辩证独立的思维方式。
回顾本节课,老师适时地在阅读者、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等角色之间转换,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的引领和提升。学生们则在老师的引领下大胆发言,侃侃而谈,徜徉在古典名著的殿堂里。
(文/陈海波 图/张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