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数学课堂

2015-10-23

――记数学组校内评优课

为期两周的校内评优课活动,在全体数学老师的努力下圆满结束了。

每一节评优课集备课组共同智慧,教学设计独具匠心、严谨慎密。上课老师们再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优雅大方的教态和扎实娴熟的教学技巧,为听课老师们献上了4节智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有效有趣的游戏导入为主、课堂上学生大胆质疑、真正做到了数学是学生乐于参与的。

课后,听课的老师们都对每节评优课进行了全面的点评。开展评优课活动给数学组全体老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

魏转云老师在七(1)班向大家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有理数的乘方》。魏老师很注重基础,由易到难,适时拓展。讲到乘方的意义时,魏老师引导学生规范读写,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复杂的乘方形式进行理解和运算。老师巧妙地对教材进行了调整,细胞分裂的问题本来是该课时一开始就有的内容,老师根据实际需要把其调整到最后,这样做让课堂显得更自然、更流畅。课堂小结时,魏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分别写出加、减、乘、除、乘方的结果,十分轻松的把乘方这种高级运算拉入到了运算这个大家庭中。整堂课师生互动多,效果显著。

“每行2个,有3行。”

“每列3个,有2列。”

咦,这是哪个班级在列队吗?事实上,这是二年级3班的同学们正在上数学评优课呢!王彩玲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围绕着点子图来“说一说”,“摆一摆”,学生们不仅能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点子图、列式;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还自主发现了:一般情况下一道乘法算式可以用两种图示来表示,当乘数相同的情况下只能用一种图示来表示。学生的表现踊跃、参与程度高,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而老师对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也有较好地把握,整堂课的环节紧凑、流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刘海涛老师执教的课题是《3的倍数特征》。课一开始“抢30”的游戏,马上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接着刘老师立足学生探索2和5的倍数特征已有的经验,循循善诱,学生很自然的就总结出3的倍数特征。学生在老师精设计的富有梯度的练习中巩固了当堂所学的知识。尤其是最后大胆质疑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不但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考方法的渗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整个过程彰显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李莎莉老师上了《什么是周长》一课,从游戏入手,让两位同学分别围着自己的大组竞走一圈看看谁获胜,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出“一周”的概念。让学生剪一剪树叶,深刻的体验了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剪,再回到起点,剪刀剪过的地方就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接着让学生去摸一摸、指一指生活中的图形或物体的周长,加深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再让孩子们去探索如何得到树叶和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并且亲身体验测量的过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预设、适时的因势利导,让学生探索发现认识理解周长,探索发现不同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课堂效果显著。

(文/图 数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