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促进 提高
2015-12-15
碧桂花城学校教学经验交流会侧记
12月14日晚,碧桂花城学校、碧桂花城幼儿园的老师们齐聚校学术报告厅,举行了第12届教学经验交流会。吉正军副主任主持了今晚的会议。来自幼儿园的张淼、黎霜,学校的吴天桃、谭伟、胡佩红、王在和六位老师先后走上讲台,与全体老师分享了他们的工作经验。
张淼老师以《玩中学,学中玩,其乐无穷》作为经验交流的题目,让我们再次领略了“教无定法,只求得法”的教育内涵。张老师的发言,让我们看到了她所具备的一定的理论素养。她能结合幼儿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她的积极的工作态度,善于思考的特质,使得她的工作充满了创造性。她时时注意将快乐注入幼儿的学习活动,并将这份快乐由校内向校外延伸,构建起了良好的家校共育的局面。一个快乐的老师,营建着快乐的工作氛围,带着一群快乐的孩子,享受着生活的快乐,这就是张淼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
同样来自幼儿园的黎霜老师,以幼儿活动区材料投入作为话题,与我们分享了别样的幼儿教育天地。她的一些思考与行动,让我们感知了她对这份工作的真情投入。她对幼儿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把握,照顾了不同喜好、不同活动能力的孩子;而活动区材料投放动态性的思考,又以“变”的常态,尽可能地吸引幼儿,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给予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外驱力。黎老师很用心,她的多思、丰富,为幼儿开辟了广阔而多彩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她的“创造者”、“体验者”、“玩伴”等教师自我角色的认定与认同,又凸显了黎老师对于自身职业的深刻认知。
吴天桃老师就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了交流发言。她认为,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都是互相关联,不可割裂的,所以,她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吴老师一直在默默付出,以真诚的劳动,尽心尽力地消解着学生的茫然与无措,消释着家长的疑虑与担忧,也以真诚的付出,团结并影响着教育小组乃至年级组的其他成员。她话语不多,是个善以行动代替语言的人。她用行动向家长、同事传递着力量,也使自己变得日益强大。
吴老师的发言,让我们感知,教育不仅仅需要付出力量,更需要体现智慧。她分享的一些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机智,应该会给大家以感触,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她的细致与坚持,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
谭伟老师就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作了交流发言。“亲其道,信其师。”谭伟老师的交流,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古训。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以健康、轻松的心态面对老师,面对学习,与教师很好地施教,学生投入地学习,都有至关重要的关系。多年的摸索,多年的实践,谭伟老师已经在思维训练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而有效的做法,他的课堂轻松,而学生却获益匪浅。作为多年的年级组长,谭伟老师以他一贯的宽厚、温和,以对待家人的情怀对待组内的每一位成员,以默默的行动,引领着团队,也感染着他人。
胡佩红老师以《自主学习,兴趣使然》为题,作了生动形象的经验分享。快乐学习,应该是我们的理想,应该孜孜以求。而要营造这样的氛围,需要老师结合自身的风格,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再辅以精心设计的活动。胡老师以她的真情创意,努力在课堂上营造着快乐的学习氛围,传递着快乐的信息。她使“学习”这一看似有点冷冰冰的词语有了温度,有了亲切感,也为自己的课堂注入了新颖与鲜活的动力。
胡老师的做法让我们感知,教师的关心,不应仅仅停留在学生的学习层面,还应该以敏锐的目光,敏感的心思去感知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并做积极而稳妥的引导,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殚精竭虑。她营造了快乐,输送了快乐,也收获了快乐。
王在和老师就教育科研的主题作了交流发言。他的分享,站在提高教育科研意识的高度,以理论引领,规范引路,对于有志于教育科研工作的老师来说,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指导意义。近年,王在和老师所在的碧桂花城学校整个体育科组,在教育科研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努力,先后有三个教科研课题在区级立项,其中有一个已经顺利结题并获区教育科研一等奖,应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这与体育组老师们较高的教科研意识,以及良好的教科研素养是密切相关的。他们的教科研能力不容小觑。
最后,谭家文副校长对参加交流的老师逐个点评,并作了总结发言。
(文/图 谭家文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