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研――珠海行

2015-12-09

12月3日至5日,我和王进老师到珠海参加了由名师教研开展的“全国小学语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语文教学课改亮点’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儿童阅读‘点灯人’高峰论坛”活动,三天的学习生活,虽然紧张,但感觉还是收获颇多。

一、濡染古代汉语独特声韵,汲取传统文化博大力量。

在传统的古诗文教学中,张学青、刘广祥、盛新凤等老师的课让人感受深刻。张学青老师讲的是古诗《枫桥夜泊》,她从“一方水土一方产物”出发,让学生了解苏州特产,对苏州的风物及文化感兴趣。在赏读古诗中,扣住诗眼“愁”字,体会诗人的情感如何在所见所闻所感中表现出来,在想象与感受中进入诗境。这节课最大的特色是借助古诗今唱与名译,体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将《枫桥夜泊》与毛宁的歌曲《涛声依旧》连起来,学生边听边发现歌中用到了哪些“枫桥夜泊”里的元素,古诗新唱焕发新的生命。最后向学生推荐读物《唐诗名译》,鼓励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式改写自己喜欢的古诗。

刘广祥老师讲的是《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有别于我们现在四年级所学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它是一首文包诗。文包诗的重点是抓文的核心和诗的核心,文包诗的文比较浅显易懂、直白,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但不能把文当作诗的翻译品来讲解古诗,这样整个诗的核心就没有抓住。诗的核心抓意韵,也就是我们作为现代人能否无限的接近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盛新凤老师执教的是元曲《天净沙-秋思》,她最大的特色是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通过读、写、改等实践活动,理解散曲用“典型”、“重叠”的意象传情的写作方法。

二、跨越阅读教学高原反应,探索语文教学道学之道。

在阅读教学的指导中,听取了葛琦霞老师、刘淑文老师、吴琳老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葛琦霞老师是台湾地区资深教育工作者,她带来的是原汁原味台湾地区班级读书会――小说《“地下21天”讨论》。活动中,她告诉学生:讨论不是老师来主导;你不是说给老师听,而是说给所有人;老师不会给你答案,而只会引导你。在读书会开始讨论前,让学生将最想问的问题写在纸上,后面的讨论环节中,投影学生所写问题,由学生决定这个问题需不需要讨论,需要就举手,不需要就要说出答案。这种以班级为主的读书会,老师以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针对小说的问题或理解状态提出他们的疑问或说明,并适时穿针引线,归纳整理,让学生能针对小说的人物、情节安排、叙写方式等进一步了解,回归到学生为主体的讨论。

刘淑文老师是台北市特殊优良老师,她执教的是《一堂跨领域的阅读课》,透过温馨的绘本故事,引领学生透过阅读理解策略学习,以预测封面开始进入情节之中,经由不同层次提问掌握全文。再由简单制冰实验体会前人生活中的智慧,读图学习理解文本中的地理位置并能学习迁移至本国地理经验,并以句段的连结拼图操作重述故事大意,体验故事人物所身处的情境,最后从故事中省思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情谊。这节课有绘本故事,有多种阅读策略,有自然科学,还有社会科学,把孩子未来的需求能力等作为核心!两位台湾学者更多的是国际视角,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发。

吴琳老师讲授的《细马》选自《草房子》,老师想通过让学生阅读《细马》,激发学生阅读《草房子》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学伊始,由人物特点来猜测人物,接着出示章节主要内容让学生排序,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小说内容;然后了解细马的特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赏读片段等具体方法的指导。其实在我们身边的许多老师在课外阅读的教学指导中,也都是这样坚持做的,如张萌萌老师指导的《爱的教育》,马婷老师指导的《狼王梦》等,这些阅读指导课也都非常成功!

三、探索语文课程开发路径,见证学科融通学力生长。

4号下午的三节课,都是由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的老师所主导。他们致力于全课程探索之路。钱锋老师执教“万物启蒙”,《所见》蝉文化。课前按蝉的各个板块内容预习,收集信息,并完成预习单。课程中以问题为驱动,并以小组研究板块内容不断补充理解《所见》,带着疑问入诗,读诗,解诗。接着阅读法布尔《昆虫记-蝉》的部分,提炼关键点,通过对蝉的研究项目的逐层叠加,丰富信息!最后回到蝉这个意象中来,学生大脑中形成蝉的文化,愿做一只中国的蝉。

常丽华老师和王建新老师合作,用两课时进行读故事、画故事、演故事(画故事因时间关系没有完成),读故事是积累语言,演故事是将所积累的语言演绎故事中的生动画面,最后老师将故事中的场景融合,变成了一个舞蹈剧。说实话,全课程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亦庄学校采取的是两个老师包班,将朗读,创编,美术语言,音乐语言,游戏语言高度融合,进行包班加跨学科学习。正如课后专家所说,亦庄只是地方性的实验,并不是要求所有学校都学亦庄。国家鼓励实验,但要学习适合自己学校的部分和方法。在实验中能守正,即遵循教育规律,更能创新,能面对大趋势进行改革。

学习的最后,听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崔峦老师关于习作教学的主题报告,他重点讲到习作教学的“四个三”。

1、三个阶段:儿童化的表达、想象力(低年级的写绘);不拘形式的写片段(中年级生活话的表达);个性化的表达(高年级语言、情感、角度的选择)。

2、培养三种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习作指导的三个环节:作前指导,让学生提前准备;作中指导,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指导;作后的指导,即讲评和修改的指导。讲评重在激励,培养自信心。

4、训练的三个途径:习作课上的作文训练,阅读课上的练笔,生活中的习作。训练中重点讲到作文训练十二法:文中词句换一换,好的句式练一练,抓住留白补一补,观察插图写一写,段篇内容归一归,文章结构理一理,顺着情节扩一扩,展开想象续一续,变换文体改一改,切一写法仿一仿,加工信息编一编,学习所得记一记。

最后他还透露明年九月开始推行国家教材和部编教材的试点,和现在人教版教材相比,加大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加小古文,增强课外阅读(注重孩子和大人一起读,注重课外阅读指导)。

活动中也听了一些学者的演讲,但印象较深的是钱文忠教授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几个观点,现和大家分享:1、素质教育非常好,然而别太当真。2、反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分开,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3、应试教育不是最好的制度,但也不是最坏的制度,高考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守得住的公平线,如果没有高考,清华北大就不会再有平民子弟。4、不要以素质教育去抹杀应试教育,能让学生多考一分是一分。

参加一次培训,心灵便得到一次洗礼,一次净化,一次提升。总之,三天的学习,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一些,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会积极把新的思想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后感谢教学处给了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谢谢!

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

――“名思教研”学习心得

承蒙学校领导的厚爱,这次在珠海体育中心举行“名思教研”培训学习活动,学校派我和黄咸好老师去参加,在此深表感谢。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们受益匪浅,把我们的收获在此愿和各位老师一起分享。

本次教研活动中授课的名师有全国各地的,也有中国台湾地区的名师。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崧舟老师、盛新凤老师等,台湾地区的葛琦霞老师等。还请来了著名的作家:台湾的林清玄,河北的王蒙、四川的杨红樱作家等,在教研活动为参会的老师举行文化讲坛。

在本次“名思教研”活动中,名师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或幽默风趣,或激情高昂,或活泼灵动。语文教学的流派也很多,比如,王崧舟老师开创的“诗意语文”,盛新凤老师开创的“和美语文”,真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展示的课例也有年级段的特点,小学低年级侧重展示绘本教学的魅力,中高年级侧重阅读教学和古诗、词、小古文教学的展示。在古典文学的教学中,各位名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盛新凤老师执教了《天净沙 秋思》一课,授课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她主要通过“读、写、改”等实践活动,理解散曲用“典型、重叠”的意象传情的写作方法。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她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一、深文浅教。她认为:在语文新课改中,古典诗词的教学不要花太多的功夫在理解感受散曲的意境和表达情感上,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所限,还不明白具有时代印记的特定的情感,以后学生还有重读这些散曲的机会,现在只要让学生明白,散曲中不同的意象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即可。二、古文趣教。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题目在卡片上写出相应的意象,把卡片贴到黑板上,提优选择、说理这些环节来共同创编一首新的“天净沙”本课采用活动化的教学,使语文活动丰富优化,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王崧舟老师执教了北师大版《小学国学》经典教材中《天籁》一课,这篇古文选自庄子的《齐物论》, 王老师的教学策略主要是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地读,比如:自由读、个人展示读、师生轮流读、教师按节奏范读,最终把课文读通、读顺,读熟,达到熟读不忘的程度,然后对文本进行理解。他认为教学生了解庄子的思想智慧就是在学生的心田播种,播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种子。

这次还有幸听了山东大学温儒敏教授的讲坛,他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也是明年即将出现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主编。温教授认为:语文的病根就是学生少读书,不读书,读书没有兴趣。他说:“搭应试教育的船,做些素质教育的事。”改进语文教学的根本,还是要多读书。一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自觉意识。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多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减少语文课的活动,少一些热闹,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现在的语文教学流派很多,语文老师要有定力,以不变应万变。他还提倡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二是海量阅读。不一定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很多情况下可以不求甚解,要大量来读,连滚带爬地读。从一年级开始阅读一本书,可以挑感兴趣的来读,可以朦胧地读,不一定每本书都精读,有老师的指导性地阅读更好。三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按照计划逐步推进阅读。四是尊重学生的语文生活。鼓励学生读闲书,读书多的学生他们一定是读了很多的闲书,教师可以适当对于应该选读的书目做指导,不要过度限制、强制。五是教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比如快读、浏览、默读、跳读、猜读。多种方法读,扩大阅读量。默读和浏览是最重要的阅读方法,平时用得最多,也是最有用的。现在最时尚的是检视阅读,就是在快速阅读中抓住要点。

三天的培训学习充实而有意义,让我在语文教学的天地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国内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了名师课堂艺术的巧妙之处,聆听了权威专家的独到见解。虽然离名师这条路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只要不停的往前走“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文/图 黄咸好 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