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千钧重,江苏取真经

2016-01-04

2015年12月26日到30日,我与吉正军主任受邀参加了江苏课改名校高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参加这次江苏课改名校高效课堂专题研讨会的机会,此次学习收获颇丰,使我受益匪浅。

当然,在品味收获之际,我也感到一种巨大的时代使命感。我们的教育真的需要改革,我们的教改已经是发展的潮流,江苏省的部分名校已经走到了教改的深水区,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我们应该大胆学习,大胆改革,怀着一颗教育之心,走上一条课改之路。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如何既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又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如何通过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创新,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品质健全的、生活化的平台?

这些天的学习使我深刻理解了真正的课程改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参观学习的这几所学校都是经过了很多的摸索,走过了很多的误区,经历了很多的困难才到了这一步。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江苏省扬州市的翠岗中学,翠岗中学的副校长带领我们对学校进行了全方面的参观。他们的校园文化真的是做到了极致。校园里处处都有全国书法大家的题词,彰显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精致优雅的园林文化让学校蕴藏在林中,学生漫步在花中;每棵树每束花、每幢楼每座亭都分别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和一个典故一个诗意的名字。这些细节的刻画令我记忆深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教师博物馆,他们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教师博物馆,让全体翠岗老师在这里都找到了主人翁的感觉,激励了老师们,肯定了老师们。他们的锚点探究教学法也值得学习,我与吉老师听了他们一节数学课,整节课突出基础,突出精讲,突出主体,突出归纳、突出训练。“锚点”探究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较好地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能够围绕“锚”有计划地、主动地、灵活地、有效地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锚点”,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逐步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其课堂操作流程包括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归纳总结、检测反馈、评价提升这五个环节。

翠岗中学的“锚点探究教学法”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据校领导介绍,每位教师经过集体备课、二次备课甚至三次备课确定每节课的“锚点”,印制统一的《课堂活动手册》,教师则根据各班情况制定出班本化教案。上课时,每一个“锚点”的探究过程都遵循“自学尝试合作交流展示点评”的步骤。这样的过程,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效避免了合作课堂的“假热闹”现象。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兴化楚天实验学校,林校长亲自接待了我们,这日楚天学校恰逢放假,所以我们无缘听课,不过幸运的是林校长与我们进行了长谈。林校长从楚天学校的日常管理谈起,详细介绍了他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操作程序是:教师在集体备课时确定每节课的学生自学目标,当堂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提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然后给出提示和指导,纠正、讨论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先学”,不是让学生单纯读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有效自学。“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交流,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

楚天学校创办伊始并不顺利,面对兄弟学校强势的争夺优质生源,楚天学校处境堪忧。不过他们意识到必须从教学质量上下手,只要能拿出过硬的教学成绩,就一定能扭转招生的困境。他们对教师实行细致入微的管理,如果哪位教师的教学出现了问题,校长就会进班听课,一听就是一个星期。替当事老师找出问题,找出不足,帮助老师成长。学生们的学习都是自觉的,在授课之前进行的。他们的上课更多的是解惑而不是传道。老师在课堂上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而是解答学生们在前面自学时遇到的种种困惑。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兴化板桥初级中学,板桥学校是兴化最好的初中,但是建校之初却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之路。马校长给我们从他接手学校后面对的困境谈起,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段感人的办校史。板桥中学的发展在于马校长给学校找到了根,就如同他们的校训说的“做有根的板桥人”。板桥学校结合郑板桥的诗词内容制定了校训,校风,师风,教风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有了文化打底,板桥人的斗志就起来了。“板桥文化”,就是教育存在的标志、教育本质的反映、教育传统的体现、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流淌在师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韵。让“板桥文化”体现在教材里,渗透在活动中;呈现在校园里,弥散在空气中。

马校长说他一直在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近年来,他一直反复拷问自己:生命成长有季节,有规律,更有他本质意义。我们不能“跟着感觉走”,糊里糊涂搞教育。时值年末,非常想跟学生、老师、家长,跟所有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人们大声说:学校需要“全人”,家庭需要“全人”,社会需要“全人”。我们要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守望“全人教育”!

“全人”,不同于“完人”。“完人”是各方面发展到极致的人,品德智慧极高,完美到没有缺点,“才德全尽谓之圣人”。生活中,“完人”少之又少,几乎可遇而不可求。因为各人起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全人”有若干层次,“全人”最高境界就是无限接近于“完人”。高层次的“全人”内涵很丰富。一要有健康的身心。有较好的体质,掌握一定的健身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拥有正当的娱乐方式,保持积极的生命姿态。二要有向上的信念。有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懂得敬畏天地自然律令,能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有关注历史、未来的使命感,有对社会、家庭的责任心;养成正直的品格、独立的精神、美好的性情、优雅的志趣、丰富的内心;有个性不偏激,有视野不狭隘,有情感不冷漠,有理智不妄为,尊重他人,珍爱自己,懂得沟通,乐于合作。三要有相对全面的智能。有独立学习、探究的基本能力,有兴趣爱好特长,养成良好阅读、求知的习惯,保持对未知世界浓厚的兴趣和不肯守成的创造激情。这样的人是“完整的人”,打好了基础,做好了融入社会、过“完满的生活”的充分准备。

马校长谈到他们的教育改革方案,一是“主题德育”以“有根”为主线,做好关键性事件。初一新生“入学典礼”、初二“迈入青春门”、初三“毕业典礼”都要浓墨重彩,留下永久的记忆。二是“自主学习”以“领导”为动力,做实三大行动。“生成性课堂”追求学生“主动发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校本课程成为学生成长有益补充。三是“青春活力”以“阳光”为旋律,展示生命姿态。音乐节要美不胜收,运动会要活力四射,书画赛要精品纷呈。四是“实践体验”以“关情”为导向,处理好三种关系。懂得尊重自己――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懂得尊重别人――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懂得尊重自然――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五是“未来素养”以“卓越”为目标,增强发展能力。在履行“均衡优质”使命的同时,勇于承担“精英培养”的重任。

本次学习中,我们收获最大的就是与洋思教育研究所倪所长的长谈。倪高扬所长长期致力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在教育教学上具有独到建树,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百余篇。对“洋思现象”情有独钟,跟踪研究已逾30个春秋,出版专著三部,讲学几百场次,被誉为“洋思研究中国第一人”。倪所长给我们谈了很多洋思的教学方法,他从“转变理念,传递积极的期待效应”、“告别填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学”、 “生本作业,让所有的学生吃饱吃好”、 “把握梯度,让学生在成功中增强自信、提升兴趣”等方面对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阐述。尤其是生本作业的理念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我们的作业还可以这样布置。

这一次的学习时间较长,走过的路长,看过的学校多,听到的讲话多。但是综合起来就是一个方向,就是全国课改的方向,就是教育的发展方向。希望我能把这些天学到的方法与理念应用到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真正把取回的真经传播开来。

(文/图 王展鹏)